过年之上海

作者: 良舍公社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21:16 被阅读847次

年年岁末回归,年味还浓远离,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人会问你是否已经习惯和熟悉在上海的一切?其实,这个问题如同留学生到国外感觉类似,首先,是圈子问题,再就是生活习惯的方方面面。

尚在家乡城市的时候,《上海滩》里的风风雨雨以及西式弄堂、风情万种的旗袍等等,那些魅力十足的诱惑成为自己将简历投向异地的首选之地。一个背包、一颗红心踏进这片一直产生奇迹的地方,就跟久饿的人看见美食一样,徜徉在街巷里,亲近那些百十年前的建筑,寻找着影视剧里文化元素,有时走的筋疲力尽,找个店吃一碗浇头面补充能量后继续猎奇。

有人说尤其北上广深,都不同程度因文化差异,存在排外现象,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存在教育资源跟其他因素影响时,在一小众群体里产生激烈的意识形态对抗,这是没办法的,就跟五个手指头有长短一样。但至少我遇到的叔叔阿姨真的蛮好,一直是工作在外地人居多的公司,生活在本地人居多的社区,相互交叉中,也听到不少争议,比如素质,哪里都有优秀的哪里都有不足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倡导骂街式对抗,因为一出口其实已分晓长短,所以也不去参与其中,做好自己即可。

有几个年是在上海过的,两千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一到春节就显得特别冷清,因为可能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回归到家乡陪同父母亲人一起过节,也趁这个机会跟平时难以谋面的同学朋友相聚。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在高速发展中需要各个层面上的人员贡献自己的力量,既是谋生也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所需,这样的差别在春节尤为明显,菜场、餐馆大部分歇业,就很不方便。

临近这几年的工作,稳定在本地人的企业里,而且只有自己一个外地人,由此听到更多的一个词是“腔调”,什么是腔调?就是该大方的时候非常爽气,该节约的时候,也不会大手大脚的花钱,做的事情合乎情理,稳重守礼,注重生活的品质细节。这种腔调融合了海派文化的多元特点,精致讲究,还有对传统文化礼节的传承,各个节日尤其是春节,美食、花灯外加境内外游,成了不可或缺的计划重点。

“魔都”的又一个春节临近,大约世博会前基本上对燃放烟花爆竹没有太多的限制,不管人数多少,有了鞭炮的鸣放,过年的氛围还是蛮浓的,随着空气质量情况的严峻变化以及消防安全隐患,至现在全市范围禁放,似乎少了一种固有的符号,但乡愁却一点没有减少。

领导帮忙预定了我和家人在老正兴的聚餐,本说大厅,结果升到包厢,人到菜齐,就餐完毕主管说账不用付,吃好就行;住宿的酒店安排到单位附近,一个星期至放假,这样的细致周到,让年尾顿感温暖。

“鉴于领导如此周全爽气,我特允许你过年后继续为他服务”,我们家的领导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笑。

无论家乡、上海,成了一根线的两头,在此衷心预祝大家新春快乐!有种爱已深入心底,默默无声胜有声!

福州路

相关文章

  • 《烟雨徽城》第九章 雪颜

    程府在商议着老爷是过年前去上海还是过年后去上海,转眼到了月底,怀之从学校回来,还带了偏方交给母亲。程太太每...

  • 过年之上海

    年年岁末回归,年味还浓远离,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人会问你是否已经习惯和熟悉在上海的一切?其实,这个问题如同留学生到国...

  • 在上海过年

    今年在上海过年,父母兄嫂都在上海,孩子们也都在。简单快乐地生活,吃吃喝喝,景点走走逛逛,不用大吃二喝,不用喝酒周旋...

  • 在上海过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瞬间,已在上海过第三个年了。 这些天,路上的车辆比平时少多了,路旁的灯柱上,都挂...

  • 在上海过年

    晚上回家,发现小区里的路边车子稀少了,往日为停车发愁的顾虑瞬间烟消云散,想想下午在街上也是差不多的状况。这才猛然发...

  • 过年1~决定去上海过年

    自从母亲卧床后,每年过年都是雷打不动地急着往家赶,一直弟弟、弟妹照顾母亲,心里过意不去,周末、节假日只要无事耽搁,...

  • 我在上海过年

    囡囡土生土长的上海丫头,小时候过年总是叔叔伯伯哥哥姐姐们聚在一起,能在爷爷奶奶家吃上一天。早上一起床就盼着出门,等...

  • 我在上海过年

    因为受疾情的影响,我又一次被留在了上海过年。 在上海过年,就与平常日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贴对联,...

  • 住酒店的新年

    因为有个要上学的孩子,终于还是留在上海就地过年。 正好公公婆婆在上海,便过来一起过年。 寸土寸金的上海,原就只买了...

  • 2019年2月4日-2月10周检视

    这周已完全进入过年状态,结婚后第三次在上海过年,虽然上海的年味没有老家的浓厚,但是作为子女,今年在上海好好陪伴公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之上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rw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