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土生土长的上海丫头,小时候过年总是叔叔伯伯哥哥姐姐们聚在一起,能在爷爷奶奶家吃上一天。早上一起床就盼着出门,等穿戴漂亮,带上要送的礼,到爷爷奶奶家也不会超过十点。而这时爷爷奶奶家肯定已经有客人在了。
最早爷爷奶奶家是在淮海路,五层楼的房子,一层有三户,顶楼有个大晒台,天好时好多人家的衣服被子都会拿去顶楼晒。我和哥哥还有其他小孩都喜欢在这个时候上顶楼玩耍,在各家的床单被单和衣服之间奔跑着、追逐着、嬉戏着。当然闹厉害了,也会有人来喊几声,凶一下我们。奶奶家住一楼,屋后有个自家的小天井。夏天,我和哥哥总会在那里玩水,打水枪,吹泡泡……这些房间里不能玩的,在小天井里统统不会被禁止。我们还会蹲点观察天井里独有的鼻涕虫。最最开心的就是夏天在天井里洗澡。一个大大的浴盆,满满当当的一盆水,然后你就可以在那里玩上半天,不用害怕水会溅一地。有时哥哥姐姐们洗澡我会去捣乱,然后就是一场泼水大战。天井在雨天会有水漫金山的现象,雨大的时候在天井的门处我们还要垫起些防水措施。可是我却很盼着下雨,盼着天井被淹。哇,那时打开天井的门,感觉就是看到一片汪洋似的,可以末过长套鞋的积水,放个脸盆进去就像是艘小船在大海里飘荡。这种时候我们还常常做些纸工船放进这个小水池里,比赛哪艘漂的更远。我也常想象如果这时玩坐在木浴盆里,打着伞,悠哉悠哉的,有多好玩。记得那时“白娘子”放得很火,我们几个小的,也会在那时,学着白娘子和法海的样子斗法,好像这满天井的积水是因为我们而变出来的。
再说回春节,春节我们都是一大家子聚一起。躲猫猫是我们几个小孩每年春节的必定项目。一个被关在门外,等里面的我们躲好了,再由大人们配合放外面那位进来找人。奶奶家属于老式西式洋房改建的大房子,底楼特别高,在高高的大门最上头还有扇玻璃,没说是“玻璃窗”是因为至少我是从未见它打开过。大颗粒磨砂的,类似教堂那种,只透得了光却看不透屋里情景的。可即使这样,我们也会在里面人藏躲的时候,火速跑到楼梯上,向那扇模糊的玻璃望去,希望通过它可以窥探到屋里的一切。哈哈,当然是徒劳,但我们还是如此做着。奶奶家屋子就一间,挺大,但四四方方的,一眼就能看到底,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藏身地,长长的帘子下,大大的柜子里,放满叔叔伯伯衣服的沙发上,铺着被子的大床里,还有大圆桌地下,或是披上件大人的衣服就坐在圆桌盘……总之总能找到藏身之处。
除了这些在屋子里玩的,还能拿着小鞭炮和安全烟花到屋外各个巷子里放。就记得小哥哥总是拿着鞭炮吓唬我,大哥哥总是正义的一方保护着我。我嘛就是拿着安全烟花跟着哥哥们屁股后面的小丫头。有时哥哥们会大方的把几个小鞭炮扳断,让我玩“老太婆尿尿”,就是没有爆炸,点火了只会滋滋作响,然后原地打转的那种。
路上碰到邻里邻居总会被塞进几粒糖果。我们也会恶作剧,把吃好的糖果纸包块小泥巴或是小石子儿放在地上,等着其他小朋友来捡,就好像我们是猎人,布好了网,然后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眼看着别人掉进我们布的网里。每每看到别人上当,我们就会自暴身份的跳出来哈哈大笑,然后就是被告状,然后就是在大人面前我们姐妹兄弟间的相互推脱。回想起来真会被儿时的我们给蠢哭了,难道就不能偷着乐吗,不过偷着乐也许也就没有那种过年的特殊的愉悦感了吧。
大人们聊天或是一起逛逛淮海路,雁荡路;我们小孩就这样东一样西一样的也能玩上一天。如果拿了些压岁钱也会去附近的复兴公园玩上几圈木马或是碰碰车。晚上的年夜饭满满一桌菜,都是大人们自己做的。蛋饺肉圆汤和八宝饭是最后的压轴菜式,味道老好额。
之后爷爷奶奶的房子动迁,搬到了长桥,住两楼,对年纪大的人来说两楼总没有一楼来得方便,刚搬去那会儿那地方也是清净的很,自然不能和繁华的淮海路比,爷爷奶奶并不很喜欢那。我们也是,没有大大的顶楼平台可以让我们追逐嬉戏了,大门上再没有窗户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猜测屋里正在发生着的事情了,也不再有那一到雨天就会积水的天井了。好在我们也大了,对于留不住的也不再多留恋了。虽然屋子没有以前的高,也没有之前的大,但分了客厅和卧室,有了阳台,也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天好时爷爷奶奶可以在阳台晒太阳,两位老人也开始在阳台上种起些花来。周边好多邻里都是之前的邻居,要买东西时相约一起,也没那么无聊了。同爷爷奶奶一样,我们也渐渐习惯了那里,过年的传统并没有因为地点的转变而有丝毫改变。
之后的过年,男性在小客厅里谈论政事,真的,每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忧国忧民,而且充满想法和抱负。不过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居在一起抽烟而不被阻止了。女性们就比较乐得自在,在爷爷奶奶的大卧房里看看电视,聊聊家常,吃吃瓜子,也有去厨房帮忙的。而我们小的,就在阳台和卧房里来回转悠。中午有累的就床上、沙发上眯上一会。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一起吃饭,每年的菜其实都没变过,但也总是吃不厌。
记得有一年春节,是下了大雨还是大雪,那时的长桥还较偏僻,晚上回去有点难吧,反正就是那晚大家都没回去,有看电视的,有打牌搓麻将的,有我们这些玩斗兽棋、飞行器,或是麻将接龙的。记得我们几个最后拿奶奶的麻将牌做成了多米诺骨牌一路倒下去。实在撑不住想睡了,两张沙发,一张大床,竖着横着想办法躺呗。
后来,爷爷走了,去了几次酒店吃年夜饭。后来,轮流着去各家吃年夜饭。再后来,我们都成家了,有时要去对方家吃饭,年夜饭上的人少了,凑不齐了。现在,平时看望,过年拜访,年夜饭都只在自家吃了。现在,没有鞭炮声,也没有烟花看了,出去看灯还得注意被踩踏。邻里邻居也都不再那么熟悉了。平时工作累得慌,过年就好比放假,在家多睡睡就好。前些年还有些同学朋友聚会,这几年都有了孩子,忙不过来,聚会也少了。这几年在上海过年,真的就当是放个长假修养身心。
很多人说,外来人口过年回家,上海才显得那么冷清。可是二三十年前,哪有什么外来务工人员,上海的年不也是热热闹闹。一大家子的年夜饭吃好,再各家各户的去拜年,正月十五一群孩子还会聚一起看谁的兔子灯好。以前我们还没上小学就几个孩子一起玩耍,巷子里到处跑,我自个儿从大木桥一直走到淮海路。现在就是上小学的孩子。我们也不敢让他一个人出门,几个孩子一起出去也必须得有大人看着。
我在上海出生,在上海长大,在上海过年。上海的年确实是冷清了。就当是个长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