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本该换了,翻看一下有无有用信息,发现了一页记载着不知什么时候记录的一段文字。
“中国哲学是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而西方哲学重超越,尚思辨,学以致知”。这两句主要想表达西方哲学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中国的学习太功利化的意思。我不是评论家,不敢苟同,中国在发展必然有一些不足,不过一直在进步中,这是大多数人对我说的话。

不过学以致知的思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说学以致用,已经成为了定理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学到的东西实用化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不是吗?即使不能实用,读过的书也会改变你的容颜气质自然升华,这也算有用吧?然而想想似乎又有那么点的不对,为了读书而读书,到底应不应该呢?又该为了什么而读书?
想起小时候做数学题,原本在刚上初中的时候数学并不好,不知为什么当时的数学老师似乎很喜欢我吧,几乎每节课都要让我去黑板上解题,为了不出丑就要认真地听讲,就会认真的写作业,时间长了数学成绩就蒸蒸日上,并且开始喜欢上解开一道题的乐趣,以及高分完成一张卷子的成就感。
现在的读书读文字也一样,了解到一个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带来的幸福其实很短暂,读了一本小说后对比当下生活的幸福又很知足,以及最后形成自己文字会获得成就感,这样的学习是什么?是学以致用还是学以致知?

前段日子读了一本关于阿富汗内战的小说,这本小说的背景不似一战、二战离我们那么遥远,美国五角大楼的事情就发生在不久以前,而阿富汗人民就在战争中生存,短暂塔利班统治带来的平静又要担心着因为头发变长或腋毛滋生而带来的牢狱之灾。小说给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战争中百姓的辛酸与生命的脆弱,还有那不断逃离过程中却未曾间断的祈祷与学习。无论环境如何、无论身处何地、祖父的书从未离身边,父亲身担着带家人逃离的重责,多次与死亡擦身而过,但对子女的教育从未间断,那么,生命也许下一刻就不复存在,为何坚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只是根深蒂固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