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岳飞·靖康耻,犹未雪

岳飞·靖康耻,犹未雪

作者: 水寨小学武辉锋 | 来源:发表于2021-09-14 09:33 被阅读0次

        公元1141年,金兵大举进攻南宋,宋高宗急调名将岳飞救援,收复了大片失地,将金兀术亲自率领的精锐主力部队打得溃不成军。可就在岳飞节节胜利之时,宋高宗却在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召回岳飞。措辞严厉,不容反驳。这个12道金牌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宋高宗为什么会在胜利在望的紧要关头,如此急切地召回岳飞?宋高宗这一反常的举动其中藏有什么隐情?让我们随着岳飞的慷慨之作《满江红》,走进那段黑暗而悲愤的历史——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传说岳飞出生时,有一只大鹏鸟在屋檐上振翅高飞,于是父母给他取名岳飞,字鹏举。岳飞天生力大无穷,不满20岁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他从小就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又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这为他以后率军打仗奠定了理论基础。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万分愤慨,有意投军报国。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老母年迈,妻儿力弱。自己一旦从军,亲人怎么在兵荒马乱中求生?岳飞的心里很是矛盾。此时中国历史上最深明大义的母亲出场了——岳母。想必大家都知道岳母刺字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都没有记载。那么岳母到底有没有给岳飞刺过字?如果没有,这激励后人的四个字——“精忠报国”,又是谁刺在英雄身上的?岳飞身上的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说何铸在审问岳飞时,看到背有旧涅“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并没有说是出自岳母之手。清乾隆年间的《精忠说岳》中最先出现了岳母刺字之说,讲的是岳母担心有不肖之徒来勾引岳飞,一时受惑做出不忠之事,用毛笔书写了精忠报国,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又涂上蜡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的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不仅激励着岳飞,也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实际上刺字是一项专门的技艺,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轻易做到的。《水浒传》第八回说林冲被刺配远恶军州,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第十二回说杨志被判刑,也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因此史学家们认为岳母刺字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岳母刺字的传说能够流芳百世,我想是因为人们相信在一个英雄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圣贤的母亲。而能够成就岳飞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还有他那神一样的军队——岳家军。就连当时的金兵阵营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根据兵车战法创造出新的战法,帮助军队以少胜多,十年中把金军重装骑兵打得落花流水,而这神一样的部队却有着铁一样的军规,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岳飞独创的一套枪法防中带攻,攻中设防,招招制敌,一击必杀,号称“枪中之王”。战场上,岳家军凭借着岳家枪的优势,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就是这样神武忠勇的一代忠良却被“莫须有”三个字杀害,让人难以置信。

        明代四才子之一文征明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和“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观点很明确,宋高宗赵构才是害死岳飞的元凶,秦桧只是投其所好罢了。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在抗金的关键时刻杀害抗金大将呢?这就不得不说到《满江红》中让岳飞“怒发冲冠”的靖康耻了——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烧杀抢掠,洗劫一空,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子、后宫妃嫔与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史称“靖康之难”。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冷,徽宗、钦宗二帝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悲凉无望中,徽宗写下了《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

        靖康耻无疑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更是大宋王朝的百年国耻。所以岳飞在《满江红》中愤书“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是靖康之难也给原本没有可能做皇帝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带来了机会,他很快被拥立登基,这就是宋高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7月,岳家军在抗击金军的战斗中,取得郾城大捷之后,乘胜追击,屡屡告捷。随着岳家军队伍的不断壮大,岳飞在南宋军队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岳飞一心主张收复中原,发誓要将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接回。站在宋高宗的角度来考量,如果不是金兵劫走二圣,他恐怕这辈子也当不了皇帝。迎回二圣,他的龙椅还能坐的住吗?所以岳飞的忠心赤胆彻底得罪了宋高宗赵构。但是秦桧之流却能够揣度圣意,迎合赵构,绞尽脑汁以“莫须有”三个字加害岳飞,替宋高宗背了黑锅。更有史学家认为,其实,早在公元1135年,宋徽宗已逝于金国,因此威胁宋高宗的不是徽、钦二圣,而是身为一员武将,拥有一支威震天下的岳家军,却不贪不愚、赤胆忠心为国为民、深得百姓爱戴的岳飞本人。这便出现了岳飞被12道金牌召回的场景。风波亭前,只见岳飞衣裳破裂,胸背尽坦,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满腔悲愤之中岳飞连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慷慨就义,年仅39岁。这一天正是除夕之夜。 后世敬仰这位晓勇善战,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在杭州西湖畔修建了岳飞墓。铁栅栏内每天被人唾弃的跪像,正是陷害忠良的秦桧、其妻王氏等四人。这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中华民族发出了救亡抗日的吼声。文字学家周承忠从岳飞手书的《吊古战场文》碑拓中把“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一句里的“河山”二字摘出,又取“秦汉而还”中的“还”字,“奇兵有异于人義”中“義”字下半截的“我”字,集据成了“还我河山”四个字。配上岳飞图章,成为一幅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题词,现在,这块“还我河山”的匾额就悬挂在汤阴岳王庙里。相传岳飞伏刑之际,树丛间有数百只白鹤忽然一跃而飞,盘旋哀鸣……如今在岳王庙大殿顶上,就绘有百鹤图,三百多只姿态不同的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之中,象征着岳飞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的品格。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用他一生履行着“精忠报国”的使命,他的碧血为“还我河山”而流。从这个角度来说,岳母是否刺字“精忠报国”,岳飞是否真的手书“还我河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精神照耀着华夏大地无数中华儿女为国捐躯,奔赴国难。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岳飞·靖康耻,犹未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tk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