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
——手机争夺战
文/韩月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和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一次次手机争夺战。
近几周来,班上出现的严重违纪事件,都与手机有关。每晚最后一个自习过后,我都会向学生询问班级纪律情况。有抄作业的、有说小话的,这似乎都在我意料之中,但有一天班委汇报说,居然有两个住宿生把手机带到了教室,并且清清楚楚看到他们在玩手机了。这成何体统,居然如此放肆。我气不打一处来,学校三令五申不让带手机进校园,他们却“知法犯法”,胆大妄为。在我对两个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没收手机后,第一时间通知了他们的家长。第一个孩子妈妈来了之后,说自己平时工作忙,孩子大多由姥姥照顾的多,原本想孩子胆小,他不敢拿手机到学校,真是没想到。言语间,我能感觉到母子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关爱度不够,监督度不够。平时孩子住校,周末才回家住,妈妈又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加之父亲常年不在家联系少,所以孩子内心的孤独感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孤独和无聊,久而久之,也许在手机里可以得到一种补偿,一种释放。于是胆子慢慢大起来,所以就把手机带到学校了。
第一位家长走后,隔了一周第二位家长才来。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是单亲,孩子跟着爸爸住。在我之前的班级调查中,没有人说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呀。孩子妈妈之所以知道手机被没收,原因是这周没联系到孩子,在他妈妈满含泪花欲言又止的诉说中,有几许无奈,有几许愧疚,责怪孩子爸爸监督不力,所以孩子把手机带到了学校。
谈话过后,我陷入了沉思,这仅仅是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吗?这更多折射的是家庭教育问题,是家庭陪伴问题。孩子缺少应有的关爱,缺少有效的沟通,缺少必要的监督,缺少正确的引导。所以手机游戏充斥了孩子的心理,也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
我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一个学生经常不做作业、旷课逃学的事情。原本在学校学习态度还是不错的,但晚上一回到家就拿着手机放不下,家长管不了。家长一度纵容他,一度忍让他,所以让他任性到无法无天。甚至威逼父母,离家出走,而父母却一再迁就,一再容忍,在孩子第一次犯错就应该管教的时候却心慈手软,错失教育的良机,以致到后来越来越管不了,越来越管不住。家庭教育是“根”,如果总是溺爱孩子,真是“宠子如杀子”。在该管的时候必须毫不手软的管教,让他们“知恐惧成人,知荣辱成人,知敬畏成人。”跪着的父母是教不出站着的孩子的。现在对孩子的种种违纪行为束手无策,从根源上还是要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
朱永新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父母和孩子就是相互映照的两面镜子。孩子的胆大妄为和任性自私,反映的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其实为人父母的,都是在遇到孩子之后才开始自己真正的成长之路。希望所有父母在孩子成长之路上,不断反思和改进,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多抽一些时间和孩子有效沟通,多抽一些时间管理和引导孩子,家庭教育从根源上做好了,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花,养得深根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