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善若水
不得不说现在想要好好生活真的太难了。
这个“好好生活”绝不是动动嘴皮子,是要真刀真枪地干了。最近越来越发现宝贝儿女特别“叛逆“。我知道“可怕的2岁”来了,我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耐心地引导孩子。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要尊重孩子,还是老会犯错,以至于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大人也很敏感,尤其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谁也无法保证怎么做才是真正有益于孩子身心和心理健康发展。
尽管我大学的专业是学前教育,因为学时短加之实践又太少,经验到底是短板,知识层面也是特别有限。所以我有点焦虑,更多的是想要教育引导孩子的决心。
既然是专业就要好好研究,不仅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提升自己。我买了《可怕的2岁 麻烦的三岁》这本书来学习。希望我们能更多地了解2~3岁甚至0~6岁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今天学到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记得《0~3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第一个指导工作顺应的基本原则就是顺应原则,强调的就是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顺应天性,把握每个阶段发展规律和水平,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创设适宜环境,促进全面发展。说白了就是要先了解孩子,对症下药。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这里提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绝非让孩子变得有多厉害,我们不要去攀比,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什么什么厉害,我们要让孩子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如果她的语言有点欠缺就多多鼓励她多说话;如果他是一个好动活泼的小宝宝就要引导他慢慢学会等待学会静下心来看看去思考;如果他行动比较迟缓,那就多带他走走,尽可能多地让小宝锻炼到自己……),我们必须要付出努力,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也是有一定依据的。我们都很清楚七岁一个孩子的性格基本已经形成了,想要再去改变却是很难了,只有我们从小教育引导孩子,孩子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后期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今日份总结:
孩子也是有自己思想的,2~3岁的他们更是需要“独立”,这个阶段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大人的“尊重”、“支持”、“爱心”、“肯定”,让他们心理更加“安全”,我们尽管有时候心情很烦躁,对于孩子的这种“叛逆”甚至是“挑衅”很生气,我们还是要学会耐下心来认真地聆听他们的心声,尽量保护他们的“自尊”,善用一些小技巧化解孩子所谓的“不”、“不要”、“就要”……让孩子感觉到自我存在,及时鼓励他们做的好的方面,肯定孩子。
心与心地交流源于真诚。只要我们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对于他们所谓的“叛逆”也并非不是无计可施,多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做决定之前先想想孩子到底为什么这么做,给孩子做好榜样,慢慢引导他们,朝着阳光的方向迈进,不管孩子以后是否是个成功人士至少他们可以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也绝不会太差劲。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相处,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