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习西方风俗,连结羌、胡”
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姜维向诸葛亮的蜀汉投降,按照千古不变“良禽择木而栖”原理,姜维或许是不安于无望进入曹魏军政核心圈的现状,选择向敌国投降。
诸葛亮郑重其事的接收姜维,并有意将其培育为蜀汉军事骨干及继承者。按照诸葛亮的说法,诸葛发现姜维“心存汉室”,蜀汉的阵营,与姜维一样“心存汉室”的,大有人在。
诸葛亮对蜀汉政府解释,姜维才干不凡。对于人才缺乏的蜀汉,诸葛的解释,似乎无懈可击。
姜维的才干固然不凡,但投降诸葛时姜维的才干,与当年投降刘备的马超相比,姜维远无法与纵横西凉的马军阀相比,但马超恰恰因不凡的“才干”,而未受蜀汉重用。
诸葛亮如此器重姜维的原因,是因为姜维“熟习西方风俗”,可以“连结羌、胡”。姜维,是引进强悍的蛮夷武力,支持蜀汉攻击曹魏的最佳人选。
五胡乱华爆发前,主动邀约蛮夷武力,华夏政权对此习以为常,只不过征调孟获南蛮参战的诸葛武侯,避而不谈西北蛮夷武力而已。
蜀汉立国,汉中被视为关乎国家存亡的军事重镇。诸葛亮历次北伐,也均以汉中为军事后勤基地。姜维主管蜀汉军事后,姜维制定的军事规划,改变之前以汉中为重心的军事体系。
姜维认为,防线主动后移,诱敌深入,让曹魏的后方补给线暴露于千里战线之上,是大歼灭的军事策略。后来钟会大军受阻于剑阁时,钟会忧虑,曹魏远征军漫长的补给线随时存在被切断的危险,一度考虑撤军。但邓艾从阴平侧翼涉险进入成都平原,完成曹魏灭蜀之战。
蜀地天然险阻的封闭地理,往往使能够进入成都平原的远征军,成为破釜沉舟、无所畏惧的杀戮将士。东汉开国时吴汉的成都屠城,也使割据成都的政权,往往选择向兵临成都的敌军投降(刘璋投降刘备,刘禅投降邓艾)。
“诸葛一生谨慎”,诸葛亮的汉中战略,正是将阴平纳入怀抱的军事体系。诸葛与姜维的水平,以汉中、阴平为评判指标。
姜维加入蜀汉阵营,被诸葛亮视为军事上的得力干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逝世时,诸葛钦定的接班人是蒋琬与费祎(姜维年纪尚轻,资历尚浅)。
蒋琬与费祎先后治蜀,诸葛钦定的接班人,执行的却是“修正主义的路线”。蒋琬时期,蜀汉没有发动诸葛式大规模北伐。费祎时期,姜维每次对曹魏采取军事行动,费祎均限定不得超过万人。
费祎意外被暗杀,姜维才得以接管蜀汉军事指挥权。姜维掌握军权,蜀汉回到“伟大领袖诸葛亮的路线”,诸葛的继承人从修正主义者手中夺回领导权。
姜维执行诸葛路线,但姜维写不出《出师表》这种高水平文学作品,为自己的军事行动作宣贯。汉室在蜀民的记忆里也日益模糊,诸葛北伐宣称正义,姜维北伐被指责为穷兵黩武。
姜维北伐无功而返,缺少军功的姜维,面临巨大压力,如履薄冰。史料记载姜维死时,“家无余财”。姜维一生保持廉洁自律,不留下把柄给对手,以应对修正主义者对执行诸葛路线者的反攻。
诸葛亮收编姜维,是因其“熟习西方风俗,可以连结羌胡”。诸葛武侯不可能预见引进蛮夷武力与五胡乱华的关联性,但武侯知道,引进蛮夷武力,是弱小的蜀国与强大的曹魏竞争的最后办法。
姜维生不逢时,诸葛亮过早的去世,使新人姜维无法接班,以实现武侯的设想。诸葛亮临终定的接班人选,只能是资历更深的蒋琬与费祎。
诸葛亮的接班安排是:让蒋琬接班,但诸葛亮知道蒋琬体弱多病,因此诸葛亮将费祎也列为接班人选,作为蒋琬的备胎。
诸葛亮的接班安排,体现诸葛亮有意要在蜀汉建立文武分工的治理体系,蒋琬与费祎以文官集团领袖的身份接班,支持虽然资历不够但主管军事的武将姜维,去继承与实现诸葛的复国大业。
费祎明显倾向于照顾蜀汉本地人的情绪,而非诸葛亮留下的遗愿,姜维每次出兵,都被费祎限制不得超过万人。
姜维的时来运转有点戏剧性,费祎意外被曹魏降臣刺杀,从此,再无人制约姜维的出兵行动。
诸葛亮知道,时间对自己有利,汉室的记忆尚未模糊,一再出兵北伐,虽然没有看到曹魏人民主动迎接王师的画面,但至少对蜀民进行战前动员,阻力相对较小。
时间对姜维不利,汉室记忆日益模糊,一再出兵北伐,后方指责与非议不断,希望渺茫的战争,只能被定义为“穷兵黩武”。
现有留存资料显示,姜维是尽责的军人,对政治的关注,仅以自我保护为目标,避祸沓中即为明证。
魏蜀竞争之格局,蜀国灭亡的结果与时间,与姜维无休止出兵损耗国力并无直接关联,钟会大军集结之时,也就是蜀国灭亡之时。姜维改变诸葛亮的军事体系,诱敌深入的所谓“大歼灭”军事体系,造成邓艾阴平偷袭的成功,军事布局上,姜维倒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姜维一度击败王经率领的曹魏军队,曹魏军队阵亡过万,姜维的军事才能与战绩,平心而论,其实并不逊色于北伐初期的诸葛亮。
姜维以悲剧收场,与钟会联合图魏失败,而生前的姜维,家无余财,如履薄冰。
姜维正如当年明月在《明朝哪些事》里对明末名将袁崇焕的评价:也许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曾经尽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