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财经圈传出一则消息,说是苏宁收购万达百货下属的37家门店,价格方面并没有透露,不过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可能未超过80亿元。
在最近三年里,万达每年都会卖出点东西引爆媒体的关注。先是在2017年万达将原文旅集团和13个文旅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公司出售给融创,融创的收购价格约为500亿元。富力199亿元接盘孙宏斌在万达手里得到的70多家星级酒店就是后话了。去年,万达电影以总价77.94亿元出售12.77%的股权,而这次主要接盘的是阿里巴巴,估计拿到万达电影的股份是9000万股,付出代价约为47亿元。同是在去年,绿城集团以27亿元收购万达在百年人寿中的股份。
万达这到底是怎么了呢?其实出售资产无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是不看好手里已出售资产的前景,二是因为缺钱。很显然,一直嚷嚷着要做具有影响力文化公司的万达,对于文旅城的出售绝不是因为看衰自己事先制定的发展策略,那只能就是缺钱了。要知道,在2015年之前,万达商管旗下的万达百货有超过100家门店,收入能有数百亿之多,可有在百货闲逛的朋友应该还有印象,那个时候万达百货的人流量是越来越少,最后,万达不得不在随后一年之内关闭了56家门店。虽然没有得到具体的关门的原因,但不赚钱肯定是其中之一。
万达集团自己非常清楚,地产的发展总有一天会遇到瓶颈,所以早在很多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型。但就像是中国的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万达是以住宅和商业地产发家起势的,但也正由于原有的模式和思维已经在集团中根深蒂固,因此造成了转型的困难和缓慢。就像是万达之前搞的电商那样,换了多位高层依然是毫无建树,到最后不得不割肉离场。其实作为地产或者酒店而言,一言堂式的管理和军事化的执行力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会起到极大的帮助。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在尽量减少抵消和摩擦的情况下发挥到极致才是取胜之道,与其说互联网是时代的结晶不如说是对企业文化和体制进步回报的一种体现。
所以发展模式单一的企业,在经济周期的顺风期一定会迎来快速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可是在经济危机的逆风期受到现金流短缺的影响导致经营困难也是必然的事情。因此单从万达方面看,将已经在手中并无大用的万达百货进行出售,减轻自身负债的压力,算是好事一件。而苏宁本次以不到80亿元的价格收购万达商管旗下37家门店,除了对原有门店零售业务进行扩充以外,还能够加强线上和线下的销售体验,为新零售,智慧零售这个新的开始打好基础。
早在淘宝网崛起之初,当时的苏宁还是以门店零售打天下,可随着网商快速的崛起,让这些原本的线下销售商们坐不住了。苏宁算是反应快的,在2010年之后率先提出建立网上商城的战略方针,虽然有些滞后,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紧追猛赶,总算做到了全国第三的位置上,仅次于淘宝和京东。可是那些反应慢的线下销售商就惨了,被时代的洪流一步一步吞噬,就比如国美,现在的市值还不到苏宁的七分之一。
可是苏宁这就会满足了吗?当然不是,对于这个曾经的电器销售老大来说,互联网这步棋是不得不走,虽然慢了半拍,不过幸运的是没被拉下,让自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从市场给苏宁股票的定价就能反映出,大家并不看好苏宁的未来。所以这次收购万达百货就是为下一个阶段的商战打基础的先招,对于苏宁来说,只要价格不是太高,怎么看走这步都没错。
马云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当所有人都觉得线上能造富,疯狂向线上奔涌的时候,他反而觉得线下很有搞头了。2015年阿里巴巴就用实际行动证实了马云的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投资约 283亿元参与苏宁云商股票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 。同时苏宁云商也以140亿元回馈阿里,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而阿里巴巴作为时代的领军者,是看到了苏宁云商的威胁才这么做的吗?显然不是,它看重的必然是苏宁线下实体店的霸主地位,因此在新零售时代到来之前提前布局,不失为上上之选。虽然很多人说阿里巴巴亏大了,因为苏宁的股票买入后几本没怎么涨,但是苏宁认购阿里的股票,却让他们赚得是盆满钵满,因为苏宁在去年阿里股价高位时卖出去不少换取了大量现金。
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苏宁会不会在未来后悔今天卖出阿里股票的行为这谁也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阿里布局未来的能力着实很强,目前看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阿里被颠覆的可能性都很小了。老伊最后多说一点,群雄争霸往往受伤的不是征战的一方,而是那些还活在安逸中的个体户,未来估计只有那些电商巨头不好复制的,不能复制的,不想复制的拥有核心产品的个体门店才能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