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财投资伊言财经投资理财
业绩暴雷还在继续,是机遇还是陷阱

业绩暴雷还在继续,是机遇还是陷阱

作者: 伊浩鑫说财经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00:15 被阅读5次

    最近整个股市雷声不断,很多公司都发生了业绩暴雷的现象,像在市场中一直保持着高关注度的中国人寿、华谊兄弟以及一直表现还不错的华录百纳,人福药业、大洋电机等等。甚至一些公司的预亏额度已经超过了自身的市值,比如天神娱乐,也不知道那位董事长跟巴菲特吃饭都聊了些什么,让公司业绩出现如此惊人的一幕。更加奇葩的是雏鹰农牧这种公司,居然因为没钱买饲料,让生猪活生生的饿死。虽然说在我们大A股奇葩年年有,只不过今年真的特别多。

    So问题来了,股市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量的集中性亏损呢?

    其实有经验的投资者应该都了解,每次A股大熊市的时候相似的事情发生不在少数。尤其是靠并购支撑股价的中小企业,在经济环境差,市场估值低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业绩暴雷的现象。一方面从18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国内经济增速出现明显的下滑,企业利润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另一方面就像是我们前天节目中提到的,商誉在企业利润报表中的操作迹象明显,那些本身没有盈利业务支撑的企业,将牛市里收购的垃圾资产,一次性清理掉就不足为奇。毕竟在股市如此低迷的状态下,上市公司没有办法在股市中获取任何的好处,为自己公司未来可以轻装上阵而人为的大幅削减利润率不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惑,上市公司这么做太不道德了,难到不怕监管部门查验吗?首先,在财务报表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被收购的公司出现问题不能一次将其资产减值的要求,所以通过财技减值商誉并不违反财会法,只能说那些为了让股价更合理收购垃圾公司的企业,集中减值的行为不够道德。至于监管问题,跟老伊读过《乌合之众》这本书的朋友们会有所体会,个人不敢做的事情,放到群体里就不会那么畏畏缩缩了,群体的力量因为人数众多而强大,大家都这么做,上市公司对于监管审查的顾及就会小很多。

    那么高商誉的公司是不是就要避免投资呢?

    商誉这个词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相对是比较中性的。举个例子,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商誉就出奇的高,难到他的公司就不值得投资吗?当然不是,哈撒韦的股价前两年一度超过了30万美元一股,2000年之前这个数字还不到7万美元。所以商誉高的公司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并购对象来判断,比如那些对母公司主营业务起到帮助或者是延伸的并购,在并购对象自身经营良好的情况下,大概率会产生双赢的结果。但是那些为了抬高股价或者没有为主营方向添砖加瓦的并购的行为,就相当值得商榷了。比如一家制药公司收购了一家养猪场就是值得商榷的并购行为,这种并购会让人特别不理解,难到猪粪能够制药吗?所以投资者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必须要提高警惕。

    那么垃圾资产一次性减值后会不会带来投资的机会呢?首先善于利用并购来推升公司股价的上市企业本就不应该是你投资的对象,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许有一天它会突然转性,但对老伊来说,我没有发觉这种公司的能力,没关系,我不懂可以不碰。其次,如果非要在一堆鸡蛋里面挑骨头,那么你需要先回头追溯企业并购的发生时间,事件对股价的刺激如何,股票的主要持有人在事件发生后对股票的操作如何,然后再确定企业此前的并购是否是对自身经营有帮助,同时还要不停的跟进和追踪并购后的发展和效果,不仅难度很大,而且还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机会可能有,但难度较大,机会成本相对较高。不过说句题外话,咱们市场上的散户都是7分钟记忆,只要这些企业的业绩一抬头,散户大概率还是会回头的。

    最后老伊再提一次经常说的那句话,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心的投资者会发现,虽然这几天大量公司出现暴雷的现象,但是股市整体却没有朝着更坏的方向行进,所以不管是商誉减值也罢,还是业绩暴雷也好,市场上的投资者预期都已经被提前反映了,现在即使上市公司把最坏的消息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对神经的刺激也有限了。同时我还应该看到,上市公司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出业绩预亏的公告,除了政策日期的要求外,说明上市企业自身也知晓现在市场的估值区域了,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股市底部减值企业累计的垃圾资产,就是上市公司现在最直接的“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业绩暴雷还在继续,是机遇还是陷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v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