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27号清晨我发了一条心流原创朋友圈
这里展开来注解一下。
一流的态度。
我们就直接拿一个张良拜师典故来说好了。
张良( —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 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 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不管是做人做事,如果一个人态度不端正,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如果孝敬父母,常给脸色看,这样的人更要远离。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一流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流的努力。
这句话也用一个人物的总结来注解一下就好了。那就是稻盛和夫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大家可以留意观察路旁的花草树木,它们为了在自然竞争中求生存,一直在拼命努力。
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而努力伸展枝叶,努力进行光合作用,努力积蓄养分,努力度过寒冬,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哪怕是不起眼的杂草,也在拼命生长。
花草树木绝对没有“要打垮周边植物”的意志,它们只是一心一意地想沐浴更多的阳光,因而拼命地伸展枝叶。
周围的植物皆是如此,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
纵观自然界,所有生物都在拼命努力地求生存。如果有生物认为“自己不用再努力了”,那它便不得不面对消亡的命运。
这便是自然界的法则,即“适者生存”。
我们常说:“自然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强者通过吞噬弱者来维持生命,可谓竞争惨烈。
但残酷的“有我无他”只是表象,其并非自然界的本质。“
适者生存”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只有拼命奋斗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资格存活。如果不努力,则难逃灭亡”。
因此,斗志不是以打倒对手为目的的好斗之心,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拼命努力的精神。这才是我们所应具备的品质。
一流的行动力。
那这条就别看我说了,看我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