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现场

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现场

作者: 正梅雨嘉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20:10 被阅读0次

    综合融通促进学生工作发展

    河南省巩义市子美外国语小学  张巧鸽

          李家成教授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中指出:班级日常生活一旦聚焦真实的世界,则一切都是融为一体的,且滚滚向前,每一天、每一个学生,都处在具体、综合、变动之中。这就要求班主任以综合融通的方式建设班级,尊重班级日常生活的无限丰富性和生长性,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级日常生活的内容。

    一、“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的初心: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路实践,一路反思,“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的研究使我对教育又有了新的定义和认识。一年来,在班级建设和各种学生活动中,我看到了学生身上呈现的勃勃生机和实践能力。学生的成长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怎样在既不耽误学科教学又不影响班级建设中找到结合点?怎样提升学生生活质量从而促使学生生命健康、主动成长?怎样让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怎样提升自身的学习力、研究力?怎样解放教师,还生活于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在这次的常州之行中我找到了答案:融通——融通于事,融通于人。

          “融通”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使流通;②融会贯通;③使融洽,相互沟通。在学生工作中,“融通”融什么?通什么?怎么融通?融通的策略是什么?边界在哪里?带着教育的这份初心,为寻找学生工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在李主任的带领下,一行11人来到常州参加“第五次全国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现场研讨会。一天半的常州学习交流,我对“学生工作与学科融通”有了全面的理解。

    二、对融通的理解和感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学习中,我看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学习了各位同伴在《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 方面智慧的实践和探索。他们自信飞扬、春风化雨般娓娓道来,让我们感悟到不同的思考角度和工作方法,展现了在实践中老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他们对学生工作的诚意,他们对学生生命的热爱,融入在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令人敬佩,让人感动。

          张永教授在分享“如何开展社区学习”中说到:如果说学校是知识技能的容器,社区就是知识技能的检验场,是各学科综合融通的实践场。同时从学前班到九年级呈现了社区学习的不同层次:观察性参与与学习、辅助性参与与学习、合作性参与与学习、主导性参与与学习。社区学习所包含的资源有:自然资源、职场资源、场馆资源、社区生活资源。支持体系可以有:学校学生工作责任人、家长、社区组织代表。可见社区学习的开展可以融通不同的人,可以融通不同的内容。学生在独立思考、批判性发现和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中能力会逐步提高。

          社区学习开展如此,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亦如此。与会代表徐英老师讲述了美术学科与班级建设的相融相生,陆敏老师讲述了数学学科、语文学科、体育学科、自然学科与班级活动的融合,陈凯志老师从班级“听、说、读、写”社团与音乐、英语、语文、书法等学科融合讲起,林小燕老师借助名著《西游记》讲述了语文、数学、科学、史地、美术、音形、体育、班会等学科综合构建、融合来开展和促进阅读活动。各位代表的做法使我茅塞顿开,原来融合可以如此丰富和有趣味。自己原来对“融合”的理解是那么狭隘和肤浅。比如:①班级文化建设时,虽然是学生自己策划和设计的教室墙面和板报内容,但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学习指导,为什么不和其他老师、学科进行融合提高班级显性文化的感染力呢?我想如果和美术老师沟通向学生讲解墙面和板报布置的原则和技巧、效果等,和数学、英语等老师沟通在板报上呈现学科学习趣味知识,这样班级的显性文化建设是不是就贴近了学生生活,进一步促使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②班级主题活动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可挖掘的资源,如我班的毕业季主题活动,邀请美术老师进教室讲解绘画技巧,科学老师进教室讲解植物知识和养护知识,音乐老师进教室讲解舞台演出相关内容,主题活动会不会更深入触动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对毕业的需求,真正使毕业季主题活动融入班级建设中?

          戚墅堰东方小学是一个美丽的学校,校园干净优美的环境让人舒服,浓厚的走廊文化让人迷恋,礼貌有序的学生让人喜爱,下午的两节班队会活动更让我打开了新思路。栢婷老师带来的《美美的常州美美的我们》,张玲老师带来的《我们再为校运会加加油》,让我们看到了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学生的探索态度。《美美的常州美美的我们》班会中,二年级学生以小队的形式分享活动成果,轻松、愉快地介绍了常州的美食、美景、家乡话,在学生的话语中让人感受到低年级孩子的无限潜力和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还有那一张张活动后制作的作品不就是活动育人价值的一个载体和体现吗?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学生会演绎更多精彩。这样的平台,是“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是树立社会意识和实践探索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是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平台。五年级学生对运动会中垒球落地点的探索,可以看出学生静心思考、认真研究了。一个在运动会中发现的小问题竟寻找出那么多的需要学习的内容,吸引学生去深入研究,这不也是一种学习力的体现吗?五年级孩子所呈现的这种能力是多么的可贵!长期下去,孩子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会达到多么深入的层次。反观我们的班队会活动,学生不够自信,思维不够活跃,交流不够深入,学习力、研究力浮于表面,折射出我们的班队会的问题:日常做的不够,没有真正把班级生活还给学生,让学生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学生同样有丰富的活动经历,同样有智慧的思考,同样有合作的意识,但缺少系统的反思能力和精心、静心的研究及巧妙的研究方法。正如李家成教授最后评课总结时所说: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真正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做教育的点化者、陪伴者、学习者、引导者,而不是替代者、包办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天半的学习氛围如春天的百花园,新基础共生体的同仁在智慧的交流碰撞中,让我如沐春风,嗅到了“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浓浓的师生共生共长的春天般勃勃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感召着我继续在“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这条道路上扬帆远航,续写生命的美丽篇章。

    三、对精彩点评语的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天半的学习交流中,我记录了一些精彩点评语,这些点评语启发我更多思考。融通于事,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融通于人,需要学生教育的参与者的协调配合,这不仅有学生的老师团体,还要有学生的家长、社会其他团体。所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需要主动思考、智慧工作,练就综合活动设计之功,因为我们的融通是为了学生,要考虑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成长需求,再将内容适当、巧妙的融通,同时学会借力。借政策之力,借学校本体理论之力,借儿童之力,借社会之力,使融通恰到好处、润物无声地滋润学生,促使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同时练就组织、引领教师团队之功,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共同为班级建设添砖加瓦,不要剥夺其他教师成长的平台,在融通中让每位教师尽其才,发挥最大效应。这需要班主任在实践中研究、思考个人的职责范围,恰当处理融通的边界问题,即不相互影响,又能相互促进。所以在融通时要做到:架子底线上融通,主题上融通,寻找融通的路径和融通的内容,寻找班级和学科间的相互融通点。如上海闵行区陆燕琴老师在论文《“新基础教育”班队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之路》中讲到了将学生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转化为班队会的内容,学科学习资源转化为班队会的内容,在活动过程及结果表达中渗透学科学习资源等,形象地阐述了学科与班队会、班级建设融通的路径与方法,所以育人的价值在学生的体验中悄然发生着滋养。

          在学生工作研究中,我们面临更多挑战,我们需要智慧工作——寻力,我们要寻求学科、学校活动与班级建设之力;聚力,在小队或小组、项目组的实践中凝聚智慧之力;助力,学科教师资源、家长资源作为班级建设的有效之力;化力,在班级建设中坚持不懈做岗位,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中多角度体验,明确职责和规则,在岗位中寻找成长自己之力;深力,师生对活动的深入研究,促使学生日常生活品质提升之力。这五力相得益彰,“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研究会更上一层楼。

          关于领导力的理解。浦东干部学院翁文艳教授在发言时提出“领导力”一词,首先追问发言代表的想法。大家简短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后,在翁教授的进一步阐述中让我对这种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翁教授说到:领导力是一个人一生中自我成长、自我探索、找到人生价值和目标的结果,是在共同成长和帮助他人成长中实现的一种能力。大到一个团体,小到每个个人,处处展现领导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自我认识、唤醒自主学习中,体现在自我成长中去帮助他人、影响他人。学生在这些过程中主动性成长了,是对自己领导力的体现,也有对他人领导力的体现。这需要在活动实践中去培养。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学生,如活动策划部部长张牧月,她从平时的默默不语到站在班级学生面前有条不紊地讲述活动策划方案,我看到了她的自我成长过程,也看到了她所带领的策划部的成长过程。这不也是领导力吗?这种领导力的培养,为班级建设不断助力。班级还有很多学生在一年的活动实践中慢慢具有了这种能力。这种能力的不断扩散和影响,使得班级更加和谐、团结。

          各位同仁精彩的点评语如春雨般滋润着我,使我对“融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激发我对以后工作新的思考,坚定我在“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研究之路上的信心和动力。

    四、“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研究再出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家成教授在最后总结时说道:我们新基础会议在努力形成我们的“新基础教育”的特质。比如我们一定追求知行合一、互动生成、重心下移,这是我们“新基础教育”所有领域追求的理念、思想或目标。当然最核心的一定是追求“成人成事”。

          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在下一年的“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实践研究中,我会将此次常州之行所学到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工作中,结合学校、班级形成研究的长程规划:

          1.建立一个“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理念下的新型班级。今年的学生即将毕业,下学期面对新班级,我将从入学工作的第一天起,从认识每一位学生起,从第一次的班会起,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心中理想的班级和班级建设,聆听学生的心声,在学生的心声里设立适合班级的各种岗位,竞选各岗位人员,完善岗位职责,建立相应的岗位评价机制。

          2.制定班级学生工作计划,和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碰头,交流班级建设思路,倾听各位教师班级建设的想法和学科教学计划,寻找班级活动的融通点,寻找班级建设的融通路径,让学生爱上班级生活,让各位教师爱上班级学生,为班级建设共同助力。

          3.结合叶澜教授《新时期“新基础教育”研究再出发——叶澜教授在全国“新基础教育”共生体第十次会议上的报告》的报告,确定并开展班级新的主题活动:四季活动课程,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实践研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的神奇变化,感受二十四节气带给四季律动的节点气息,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4.培养班级班队会小主持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寻找具有或热爱主持的人员,建立主持社团,培养小主持人,在日常的班会活动中引导主持人尝试主持,在每一节的班会活动中慢慢培养其主持能力,让学生真正过自己的生活,推动班级建设及发展。

          5.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同时,做好学生日常生活的重建。扎实开好每一次、每一周的班队会活动,寻找班队会最佳设计方案,在班队会活动中寻求适合小学学生的开会方式和话语体系,体现儿童特点,符合儿童特征,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班队会活动中打开思维的多角度和广度,培养复杂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找到自己及同伴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6.和第一梯队同伴共同研究学科教学与学生工作的融通内容,因为我们大多数是语文教师,所以我们就从语文教材开始,梳理小学段所有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从横向一册书中探寻单元主题间的联系,再从纵向每册书中探寻相同单元主题的不同层次,找到和班级活动的融通点。在既不影响自己教学进度的同时,扎实开展和研究好学生工作。

          此次常州之行,感谢各位同伴及专家智慧的交流碰撞带给我的新的工作动力,感谢新基础研究团队提供的优秀的交流学习平台,感谢每一位志同道合的新基础教育团队研究成员。新时期,新教育,新征程,新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和我的同伴继续迎难而上,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级能量场、学校能量场,为生命成长助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现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d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