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美国简·尼尔森写的《正面管教》,深有感触。
大多数的我们是在以爱的名义行控制之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小到吃饭穿衣,大到选学校选 专业甚至是配偶,都在父母一辈中替我们做好了选择。最近大火的《隐秘的角落》,一拨又一拨的公号、网民在讨伐“原生家庭”的罪,是张东升也是朱朝阳的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罪。
而我们,还在学习与内在小孩的和解,以求能有正确的方式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正面管教》的作者所提倡的正面管教,对深浸于中国式教育的我们而言,真的是“另类管教”。此书虽说是面向为人父母,但对于仍在找寻自己“内在小孩”的大多数人来说,也值得一阅。
那么,这本书是如何“另类”呢?
在心理学界中,经常会说到“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大人常常关注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越关注就越放大,越放大就越情绪失控,以致常常是人仰马翻。
作者首先强调,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也有其根本的原因。作者归为四类,可以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回应措施。想知道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
第一种是寻求过度关注。孩子的错误观念是: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第二种是寻求权力。孩子的错误观念是: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第三种是报复。孩子的错误观念是: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第四种是自暴自弃。孩子的错误观念是:我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对应以上的行为目的,我们再结合《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从拼命地讨好妻子与岳父母(寻求关注)到采取手段杀死妻子与岳父母(报复)。所以会在类似的原生家庭里,会出现拼命努力学习力争优异而远走高飞脱离家庭的孩子,也会出现自暴自弃做尽坏事或让自己就是要过得很糟糕的孩子。
所以,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暂停空间“,可以是卫生间,也可以是一个角落,甚至是释放”暂停信号“的画画、唱歌、写字等等行为,让双方的情绪先缓解下来。 稍后,再进行“会议沟通“,寻找真正的原因,以期共同商议解决的方法。
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切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以至于家长眼中没有了孩子——从而孩子眼中也就没有了自己。
共同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很重要的”暂停空间“,还需要明白、一定要明白的是——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觉更好的了。
所以不要采取惩罚性的措施,而是让孩子一起来面对问题,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孩子沉默,则可以为其提出建议——必须是尊重孩子尊重家长的建议,不带任何侮辱、惩罚性质。
那如何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呢?作者也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要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只是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三步,要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则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原理就是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共同找寻解决的方法。情绪一定要放在处理的前面,行为背后的感觉比行为本身更加重要。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孩子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情绪,并能自律与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
6、整体把握能力强——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
7、判断能力强——适宜的价值观评估局面。 这也是孩子培养的一个大方向了。
围绕于此,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些正面管教工具,比如与孩子一些制定的“日常惯例表“、班级会议、家庭会议等,志在让大家充分实践与应用”正面管教“的各类方法。
文章最后,让我们记住书中一直强调的爱的宗旨,那就是“允许孩子犯错,也包括自己。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不要给孩子提要求,而是给孩子提供选择。“
今后孩子的幸福感不会来源于物质的充沛,而在于有选择权、有自由权。当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才会为孩子的自由选择提供正确而美好的榜样。
共勉!
欢迎关注,共行一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