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 我能问任何问题吗?很多类似场景,那些明明什么都知道的大师总是既不让问这个,又不让问那个,或者对问题绕着圈子避而不答,你是不是也要给我类似的限制,这样你就不用面对那些让你难堪的问题了。
Taisha: 我和太傻都不会觉得难堪的。本质上是你觉得我和太傻会难堪,而你的问题会让我们难堪,这种分离的过程,其实只是发生在你自己大脑里,然后你将它投射到我身上。
“投射”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不过很简单,也很基础。任何时候,你都在觉得别人会和你一样对一些事情介意、忧虑或者认为重要与不重要,你就是在投射。例如,一些人把他的宠物烫成卷毛,觉得这样宠物会很时尚,宠物自己也会喜欢,这就是投射,只是你自己喜欢,宠物肯定觉得麻烦透顶。
投射是一个心理概念。想象“我“是一台放映机,他人是一个镜子。“我”把自己的情感、偏好和期待投射到他人身上。如果对方正好和“我“很相似的时候,”我“的情绪会非常的愉悦,认为世界(大家)都是这样的。如果对方并不是这样,”我“会认为一定是对方出现了问题,开始评判,使用影响、改变对方。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投射。
喜欢的越发喜欢,讨厌的越发讨厌。特别是发现自己和对方有相同的喜好时,会把对方引为知己。当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还会生出大家也这么认为或者应当给予一样反馈。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时候,如果没有收到相对应的评价,就会生出怨怼。但是相处久了,也许会发现对方并不是像开始那样,没有办法满足你的情感需求,没有办法满足你的态度预期。于是又相看生厌。
再试图影响对方,改变对方,一切按照自己的设想和投射来操作。就像书里的例子,主人给宠物烫卷毛,自己喜欢,认为宠物一定喜欢。这个例子里宠物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喜好,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拒绝。如果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就会开始发出争执,为保护自己认知世界而争吵。
没有经过《太傻天书》的思想锻炼的人们,只会不停地无意识地相互投射各种嘈杂的思想,相互影响。作为《太傻天书》的老师,我了解这个过程,所以会有意识地不接受那些分离的投射。
我们会因为喜欢一个人,投射期待。我们也会讨厌一个人。比如讨厌身边人的虚伪,讨厌一个人每次解决问题的行为和自己不同,老是和自己作对。
其实当了解“投射”这个概念,就可以开始尝试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喜欢一个人,也许是情感的投射;感受到失落,是因为情感投射的期待没有得到。讨厌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和自己不同,是因为自己很片面的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判断。认知发生了偏差。
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情感的投射,哪些是他人真实的自我,允许世界上的多样,以及不同。当看到别人身上的不同,或者自己不认可的阴暗面,放下评判,给更多的接纳和包容,和真实的内心和世界产生链接。
投射是一面镜子,看到自己的投射期待,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允许更多的可能,放下评判,会让自己变得更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