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今天我们践行下元认知法阅读文章,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之前我们有分析过阅读文章后收获不大是因为没有思考,(见《为什么阅读文章后收获不大?只因这个问题》),里面在结尾时整理了几个问题模板,我们将从以下三个问题来分析“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这篇文章。
- 1.作者的结论讲的对吗?
- 2.若对,自己为什么没意识到?若不对,那应该是什么?
- 3.有哪些需要改进?
一、“学不会是因为非刚需”对吗?
当看到文章说“中国人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却依然不会英语,这是因为英语从来不是我们的刚需”时,我们来思考下这个结论是对的吗?
学不会英语是因为英语不是刚需,换句话说学不会是因为非刚需。
要证明这个结论是错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如举出一个学会了但不需要刚需的事情,即可说明结论是错的。我们一起来思考下。
-
多数女生喜欢自拍,而且会用各种美颜相机,然后拍出美美的照片,那这是刚需吗?是。拍出美美的照片是刚需,不好看就难受,即使PS 也要把痘痘P掉。
-
而多数程序员不喜欢自拍或拍照,帮别人拍照也多半不好看,因为拍照不是他们的刚需,拍照不好看会持续下去,直到有一天拍照变成他们的兴趣或好看成了他们的刚需。
-
上学的时候,因为有考试,被迫学习了很多学科,但过了考试后,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比如我们高考时要学习政治,大家肯定合格通过,但现在有多少人记得里面的内容?说明这些科目只是临时性的刚需,一旦不再被要求学习了,我们就会停止学习。
-
之前我有学习过“活在未来”,但我现在并没有每天思考未来,看来“活在未来”不是我必须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我现在不用想着活在未来,日子照样过。这样想来,活在未来依然不是我的刚需呢!我依然不懂得活在未来!(~细思极恐啊!这意味着自己未来没有出路!)
-
我现在每周都会跑步,即有段时间不跑,过一段时间后,也还会跑起来。因为我知道不运动就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便运动也不一定有,但运动拥有好身体的概率肯定比不运动的大,因此定期运动就是我的刚需。
前面几个例子都不是反例,反而是结论的补充例子(目前我还想不到反例)。若你想到你学会的事情,但不是因为刚需,可以留言告诉我。
暂且我可以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即我们学不会的技能是因为它不是刚需!
二、为什么之前没有意识到“学不会是因为不是刚需”?
好,下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个结论怎么之前完全没想过?
记得自己以前是想学好数学,但工作后就再也没去主动的学习过数学。当时只是想去做,但不是一定要做,因此后面也就不了了之!
以前自己还想练口才,但现在依然没有口才,学口才这件事,只是过过脑子,从没有认真对待过,后面也不了了之!
在2017年,当时要求自己每周背一篇新概念的英文文章,那一年也咬牙坚持做到了,唯一改变的是练了胆,不再看到英语就怕了,但现在英语依然没有怎么用起来。
......(还有好多自己想学但没学会的事情)
学数学和练口才这是当时没有认真对待的事项,而背英语文章怎么说也是那一年认真对待过的,然而第二年后就没有继续用英语了。
为什么这么多次想学技能却没学会(甚至没开始学),竟没有思考到这背后是因为没有“刚需”呢?
我想“想学技能却没学会”可能的原因是,想学习只是因为别人说要学习,比如大家都说口才好处很多,但自己一个好处也没有体验到,也因此不会把口才当作自己的刚需了。
而“没有思考到这背后是因为没有刚需”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主动反思和主动分析事情背后原因的习惯,或许那时主动深究下没有用英语的原因,就可以离答案更进一步了。
三、有哪些需要改进?
从学习技能的角度看,自己学不会的技能是因为这个技能不是刚需,因此要想学会,得把这个技能变成刚需。
把一件事情变成刚需,前期可以通过外部力量来约束自己,先让自己做起来,一旦自己感受到技能给自己的好处时,变成主动的刚需就不远了。比如有人今年报了明年的比赛,还在朋友圈“公示”,而去逼迫自己持续地做,比如我们也可以参加各种打卡学习社群,然后每天打卡。
另一种方法可以学习笑来老师的建议,给一件事情赋于多重重要的意义,让自己产生去做的动力。
从知识累积的角度看,[主动反思和主动分析]是找到原因和得出大量正确结论的不可缺少技能,这两个就应当把它们优先变成刚需,做到不反思就难受,找不到真相就难受。
主要内容讲完了,今天我们演练了“元认知阅读法”,你有没一点点收获呢?
不管你有没收获,反正我收获很多,我突然意识到“反思、分析”原来这么重要,要想想怎么把它们融入日常里了。
好,今天先到这,明天我们继续学习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