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是我学习时间管理的开端,也是我践行的开始。时间回溯到2012年,当时的我还懵懵懂懂,虽然工作了好几年,也提升了一些工作技能,但现状并没有太大的改变,27岁的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街头,迷茫而无助,幸好我有一个陪伴我多年的好习惯:阅读。
我开始寻求改变,我感觉自己的时间都浪费了,在网上找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本《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作者中岛孝志,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日本人写的书,虽然我不是愤青,但多年受教育和看着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长大的我对日本人还是有些偏见的,幸好偏见不大,不然可能会错过改变我人生的机会。
我本来起得就早,一般在宿舍6点左右就起床看小说了,这次阅读了本书后,我找到了更多早起有意义的事,我当时体重剧增,想通过跑步减肥,但工作比较繁忙,销售工作应酬较多,晚上没有时间跑步,白天上班也没有时间,只能早起了,只有早上才有属于我自由安排的时间。
就这样我一步步践行中岛孝志早起的原则,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收益最大的方面在于我知道了睡眠周期,知道了人并不一定需要睡足8个小时,知道了早起的世界如此不同。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病毒在爆发,我身处疫区无法外出,也不能锻炼,早起变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我还是在6点左右起床,看看小说,看看书,写写晨间日记,但坚持得并不好,特别是从老家回青岛后的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走出疫情造成的低落情绪,直到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再一次阅读了《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重新出发。
这一次我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1.睡眠的质量不应该是用“时间”标准来衡量,而是应该根据“熟睡了多久,醒的时候是否神清气爽”来判断。
睡眠周期1.5小时一个,熟睡之后有3小时是一个节点,4.5小时,6小时,到节点时我们会短暂的清醒,这时候起床会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第一次阅读后,我一直要求自己必须睡足4个周期6个小时,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很多时候4.5小时也是可以的,真正忙碌的时候保证3个小时同样能精力充沛;这是个很重要的标准,一定要改掉自己必须睡足4个周期的心理暗示,只需要按周期睡眠即可,至于睡几个周期,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我现在睡眠6个小时的心理暗示都是按照时间标准来判断睡眠质量的,其实只要是熟睡了,起来后神清气爽就算睡好了;
这段时间睡眠不好,真正的原因不是没睡够,而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这句话在我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是没有过多注意的,也没有深刻的体会,自从6个小时睡眠周期暗示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必须睡足6小时才算睡好了,有时候没有到闹钟响起的时候醒了也要等着闹钟响起再起床,这是不对的,醒了就起来就行了,只要超过了3个小时就算睡好了,有精力可以做有意义的事,累了再补觉一会儿,但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2.注意力是一种爆发力,无法长期持续下去。
这是本次阅读后才注意到的,虽然我一直在应用这个原则,但我应用的来源是番茄钟工作法,将番茄钟工作法在阅读中的应用。
既然注意力是一种爆发力,无法长期持续下去,我们阅读的时候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的办法是阅读一会儿注意力不集中了,就切换到写读书笔记的流程,写一写阅读体会,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调节一下注意力,写完了再切回到阅读模式,通过这样主动切换,达到长期保持注意力的效果。
番茄钟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持注意力,主动切换模式的方法,积极调动自己的注意力,达到长期持续的目的。
在阅读中使用主动使用番茄钟工作法,主动调动注意力,提高阅读效果。其实不仅在阅读中可以应用番茄钟,工作中,写作中,学习中都可以应用番茄钟工作法,关键在于主动切换不同的内容,虽然注意力只能爆发,但我们可以通过高频来达到持续提高注意力的效果。
3.培养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很喜欢阅读,但也总是存在记不住,看过就忘的尴尬,所以一直在寻找更好的阅读和做笔记的方法。看了很多书,也找到了很多方法,康奈尔笔记法,葱鲔火锅笔记法,拆书便签法,一页纸笔记法,也都践行过一段时间,但最后都放弃了,不是方法不好,是我践行不到位,不适合我。直到买了印象笔记欢喜的课程:用印象笔记打造高效写作系统,发现了见感思行制作知识卡片,我才感觉找到了写读书笔记的真爱,我没有用见感思行制作知识卡片,反而感觉用它来写读书笔记特别适合我。
我现在每次阅读都进行见感思行创作就是我独特的阅读方式,并不需要记忆什么重要的内容,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够践行的知识记录下来,保持持续的行动力,和时间做朋友后,我的收获比我过去单纯的阅读,或者强迫自己记忆,或者阅读完毕后写读书笔记感觉好多了,当一本书阅读完了的时候,我也积累了一堆素材,可以加工整理成读书笔记了。这样的感觉非常好,每一次阅读都是一个搜集素材的过程,最后整理成读书笔记的时候,不仅有东西可写,也非常容易就能写出一篇比较有质量的读书笔记,比从前的自己提升了很多。
边阅读边积累见感思行卡片就是我独特的阅读方式,也是我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阅读,在学习各种课程的时候也是如此,收获有多少暂时无法量化,但体验很好,主观报酬很高,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喜欢的方式,阅读效率很高,而且一点都不累。
可能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样的状态吧,一边学习(阅读),一边思考(写作),写作就是整理自己的思维,建立内心的秩序的过程。
4.看书并非接收作者的意见,而是寻找书本的弱点,与作者展开一场战斗。
在这一点上我并不赞同。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这样的阅读方式,小说的话就不能这样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也是如此,其实还得看阅读者本身的素质或者说素养,大部分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可靠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并不一定能在某些观点上和作者战斗,更多的时候我们处于学习者的层面,先要吸收,吸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人一开始就能和作者战斗的。
在早起这一点上,我就是因为看了《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后才开始践行的,基本上开始的时候是全盘接受的,一点一点的实践过程中才慢慢有自己的体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和节奏。
我阅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吸收,接受的状态,然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直到在行动中无法进行了才开始摸索,调整,优化,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早起如此,阅读如此,写作如此,读书笔记也是如此,一步一步在践行中摸索,一点一点的成长。
一本书好不好,有多好对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一本书的感受也天壤之别,我们从中能得到一点感悟,有一点收获,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帮助我们行动就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每天阅读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的行动下去,就是最大的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