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6传播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就是人生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就是人生

作者: 孙艺瑗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22:59 被阅读0次

    对我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重塑我阅读观甚至是人生观的书,也因为这本书,我开始真正地审视自己的未来,问自己究竟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本书,才让我真正决定去奉行一种阅读的人生。读到这里,你也许会误解,以为我指的是一种不断阅读着的人生,其实不是的,在这里我的感受是——阅读不是实现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本身,正如知识不是寻找意义的工具,而是意义本身。能够阅读,本身就已经是活着最大的意义了。

    这种人生观的转变实际上来源于一种全新的阅读观。也许大家都问过自己,我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回答也一定多种多样,可如果把它们分分类,大抵也不出这几种:为知识(在这个时代或许用资讯更合适)、为情感、为智力。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为智力”和“为知识”的区别。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是明暗度和容量大小的区别。为知识的阅读扩充的是我们大脑的容量,一种眼界的范围。它决定了你是一个井底之蛙还是一个翱翔于苍穹间的鹰。而为智力的阅读提高的却是一种清晰度,它决定着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是分毫毕现,还是混沌不清。

    当然,阅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为某个方面而阅读并不等同于它就不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收获,这里指的,主要还是一种主观的、下意识的偏重,也正因为这样,这方面的收获也更大和更可感一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本就比较侧重于感性和经验,而比较忽视抽象的纯理性。中国的哲学是经验哲学,这种理性,是一种对经验的提炼和升华,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的,由理性本身的演绎和延伸。也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哲学是片段式的顿悟而西方则体现为完整的系统化的演绎系统。正是由于经验的片段化造成了这种琐碎的哲学。可以说,中国人更习惯的,是为知识、为情感的阅读,而为智力的阅读一直以来是为我们所忽视的,这种忽视不仅表现为对锻炼严密逻辑能力的怠慢和排斥,更表现于对为智力而阅读的这种阅读方式本身的陌生甚至无意识。

    《如何阅读一本书》虽然所获赞誉颇多,也曾被各处奉为经典,而实际上它仍不过是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实用性书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它这里指的“阅读”有一个范围的限定,仅仅指“为智力的阅读”。全书80%的努力都在致力于帮助阅读者如何开展“为智力”的阅读(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为提高理解力而进行的阅读),因此如果你的阅读目的里并不注重这个方面,可能你会觉得这本书价值甚微。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它所提供的东西并不是你想要的。

    一直以来我都对理性,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逻辑能力有着一种天然的偏爱。也因为这种偏爱,我对“为智力”的阅读也有着一种自发性的、模糊的感觉。同时,也因为这种感受的不甚清晰,让自己一直在各种困惑中纠结不堪。这本书把这种阅读的偏向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如此清晰而隆重地提出,让它由一个对我来说隐性的意识,变成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概念,这已经是对我极大的振奋和鼓舞了,可以说,它帮我树立起了一个我本就偏爱着的,却没有找到的阅读观。更何况,它还用更大的努力,试图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阅读规则指引我如何在阅读中更好地实行这种阅读观,大家应该可以想象我内心的那种感动和崇拜了吧,说“奉为圭臬”可谓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就是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kv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