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
那么,阅读与高考到底有多远呢?你又是怎么阅读呢?这些应该作为一个问题思考。
每年高考都是“高温话题”,考完后也是有喜有忧,很多考生有这样的感觉:题量大,读题很费劲。
其实,“读题”就是考验你的阅读力,这不只是反应在语文考卷上,理科题量大,只有迅速读题快速落在知识点上,才能正确答题。而作文题目的考核,也不只是能否扣题,还考量着你的价值观。
阅读与高考离多远?比尔·盖茨曾说:“突破人生局限最好办法是读书。”确实,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多读书,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当一个学生只把考上一个好大学的时候,眼睛只会盯着作业和练习题,更别说对于“劳动”意义的认识。这样,面对再大众化的作文题目时,也是茫然的。
看到一个老师解析今年的作文题目,觉得既有套路又有价值,也拿过来分享一下。
【2019全国Ⅰ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薛老师说:与去年相比,今年这个作文题实在是太亲民太接地气啦!从辛劳备考的广大师生的角度讲,这样的主题练过,这样的题材写过,这样的体裁也考过,一句话,意料之中。
我们先试着对材料做一解析。材料分三部分:
一、从话题说开去: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①劳动可以致富,劳动使人幸福)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②劳动是传统美德)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③现实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尊重劳动)
材料的主旨很明显,紧扣习主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最强音,紧扣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与民族复兴的主旋律。劳动是美德,要传承(现状是有不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行为和思想)。
二、对题目要求予以分析,有这么几层要求。
①假定作者是复兴中学学生,作者身份确定。②给本校同学写演讲稿,需要具备读者意识。③写成演讲稿,文体限制。④中心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确定。⑤体现思考和认识,提出希望与建议,具体内容要求。
这个题目还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写作要结合生活实际,力求实用。这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很明确。比如说限定的演讲稿这种文体,就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写演讲稿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考生在审辨任务过程中如有疏漏,就是硬伤。
作文题显然还有一种寓意在里面,即民族复兴大业从热爱劳动开始,从澄清错误思想开始,从青年学生自身开始,这其中“澄清错误思想是难点”。这样理解,才算读懂出题人的意图。
也就是说,审题立意没有多大难度。但要把题目要求审辨完全,需要注意的是多项任务的叠加。这样的作文的区分度在哪儿才能有体现呢?一是任务完成情况,即看五项要求是否都能照顾到;二是在素材选择及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手法和卷面书写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即考生平时(尤其是高一高二)一定要重视素材的积淀,多读书,多积累,多观察社会,多体悟生活,多思考人生。
阅读与高考离多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主席的寄语我们都记得。看着周老师满脸欢喜地拿着自己书写的这副书法作品的照片,多么令人振奋啊。
可是,生活中对于“奋斗”的认识却令人担忧,特别是年轻一代真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记得我上班时,有一次听化学课。讨论中,我问了一个问题:谁能说出小麦施的是什么肥?
按说,都是农村的孩子,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了,竟然都答不出来。真是的,农民的孩子都不认识土地了,更别说下地劳动了,正是这种连农民都不“农”了的鄙视劳动现象,造成了年轻一代体能和心智力的衰弱。我们当老师的也发现,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也是不努力。
而这种远离劳动、鄙视劳动的倾向,也是社会价值观的削弱,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其实,习近平主席的年度致辞和讲话中都在讲创造和奋斗。特别是在4月30日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高考作文往往就是阅读的指向标,阅读的内容,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所以,高考作文应该是心底的担当和勇气,这800字里融入的应该是对祖国的爱,对未来的希望,对人生的追求。
心中无爱,作文无色;阅读狭窄,作文便无主题;作文无主题,人生也就无更高追求。
800字的文章,其实是对人生意义的考量。阅读,就是打开书,就是观察社会,就是探索人生。
阅读与高考的距离,是读懂人生的意义。这样,才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阅读与高考离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