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老姐突然语音过来,本以为是祝我生日快乐,结果是告诉我她科三没过。
整个对话我只有嗯嗯啊啊的份儿,她全程都在吐槽她那个因为没有给好处费就没让她过的考官……
地铁都走半道儿了,老姐说道:“前几天我买了件呢子大衣”,我立马回过神儿来(本人呢子大衣死忠粉儿),“是从你同学那儿买的”,我立刻知道了是谁。
我记住的同学不多,这个卖衣服的女童鞋是其中一个,原因有三。
一是她老爸是卖黄瓜种子的,而我老爸是种黄瓜的。我爸会帮她爸推销一下,这一来二去,两家也算有些交情,当我们还是小学生时,她爸妈来我家偶尔会把她带来,我对她是有印象的。
PS:所以我老爸算是90年代fashion的线下推广之一(然而忠厚如我老爸,他并没有想到拿推广费这件事情)。
二是我上初一时,发现了她和我一个班,老师排座位时,她在我右侧,中间是过道儿。
她没认出我来,然后我对她的记忆力有了鄙视(我觉得是我被忽视了而生气)。我是标准的三好学生,但我发现她不是,有点小太妹的味道。
但是,她不是强势的那伙儿的,反而是受欺负的那边的。问题在于受了欺负后还不收敛、不低调,继续咋咋呼呼的,欺负她的人又看不惯了,继续欺负她,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性格用东北话来说就是虎啦巴叽的?
因为这种“校园暴力”现象的存在,所以我对她的印象又深了一层。
PS:自己当时太年轻,没有意识到这是“校园暴力”的社会现象,要问我为什么没有出手相助,一是因为我怂,二是因为我觉得她本身很可气,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意思吧!
第三个原因是每次上课时,被老师提问,她总是答非所问,从声音里听出她是紧张的,但是她依然直视老师不卑不亢,对,就是不会也要不会得理直气壮,就是这个feel!
我这个三好学生对此当然是嗤之以鼻的!初二分班之后再无交集,她初中有没有读完我就不知道了。
人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怎么着了呢?
“就是小H,她之前在SHC开店,现在搬到了TWC,店里装修的可好了呢”,老姐继续说着。
“我加上她微信了,一会儿推给你,看看票圈儿里有没有你喜欢的衣服,我给你买。”
嘿嘿嘿,等的就是这句话。
挂了电话,老姐推过一个微信号来,是小H的店名。我这个无聊之人突然对这个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很想知道这个我曾经嗤之以鼻的人现在活成了什么样子。
女人天生的八卦之火在熊熊燃烧!
我立马添加至通讯录,遗憾的是并没有立刻通过(虽然我备注了我的真实姓名),晚上吃完饭后才通过,并且也没有主动聊天(再一次因为被忽视而生闷气)。
那好吧,我就点开了她的朋友圈,朋友圈封面写了一大段话,在此摘抄:
这几年,每天忙忙碌碌,经常白天卖货晚上还要理货到凌晨,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就会被当时的压力一直推着往前走,忙碌也让我们无法接待好进店的每一位顾客,那种感觉让我感到惶恐与焦躁。
所以,思索许久,搬到了TWC,虽然这里客流量不大,但圆了我多年的梦,大大的落地窗与停车场,门口养些花花草草,闲暇的时候还可以晒晒太阳,看看天空,带宝宝在门前跑跑。
在这里,小店将会生根发芽,也就此找到了最终归宿,在这里,生意只做老顾客,还有为我而来的顾客,让记得小店的人得到更好的体验,得到更好的搭配与服务。
看完这段话,说实话,我很震撼。
这流畅细腻的文字,是一个初中生写出来的吗?这文艺秀美的梦想,是一个虎啦吧唧的妹子内心写照吗?这个记忆力堪忧的女童鞋,已经当了若干年的老板了吗?这个当年的小太妹已经成为一名柔软的母亲了吗?
“文字”、“梦想”、“老板”、“母亲”这些字眼,OH,MY GOD!这些都与我对她的印象严重不符。
不过,我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小H。
或许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她就一步一步地试探着自己路途的方向,在没有天赋、学历和技能的情形下,靠着父母的人生经验和自己有限的想法,摸索自己的谋生方式。
或许在决心开店的那一刻起,心中的梦想萌了芽。
面对着若干无知和前方的荆棘,虽然内心惶恐,但是坚定信念后也只能强迫自己紧握双拳!这是勇气和坚持。
在事业步入正轨之后,感觉离自己过于遥远的梦在一点点儿地触碰现实,这时的自己能做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发现自己沉溺于忙碌,被金钱支配、奴役,欲望膨胀时,能及时反省,回归梦想和初心,没有迷失方向。这更是勇气和放下!
渐渐地,生活和梦想融为了一体,终究应了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段文字,让我重新认识了小H,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她的话,就是:心存梦想,向阳而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7184/4d46f4a442d8f57d.jpg)
嘿,你不是告诉我你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吗,当不了设计师,当一名有创意的裁缝手艺人也不错啊!还有你,不是老到处叨叨着成为一个作家来着吗,这事儿咱能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