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心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作者: 射手座恶魔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8:15 被阅读0次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做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煤气灯下》是不容错过的电影。而作为一名女性,乔治库克所导演的《小妇人》、《乱世佳人》、《茶花女》《窈窕淑女》每一部影片所刻化的女性形象和心理都细腻深刻。这部《煤气灯下》更是让英格丽 褒曼拿下了她人生中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这部1944年的影片即使今天观看,依然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而煤气灯效应也成为了一个代名词,指一个人通过语言和精神虐待对另一个人进行操控和洗脑的过程。这部片子因为有大量心理暗示和一些心理学知识,因此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希区柯克的作品,其实是乔治库克导演的。

    影片非常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原本心智正常,能够独立思考的美貌少女,是如何在她宛如拿着心理学圣经的恶魔丈夫的操控下,一步步丧失自我,没有自尊,情绪失控,最后几乎崩溃疯癫的故事。(简单说,就是一个正常的人,如何被有计划、有预谋的给逼疯。)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宝拉是一位孤女,自小没有父母,被姨妈抚养长大。姨妈是一位著名的歌剧演员,生活优渥,对宝拉如同亲生。可是姨妈却意外遭人谋杀,凶手潜逃,警方也没有破案。宝拉被送往意大利,一位姨妈的老朋友那里,跟着著名的音乐家瓜帝先生学习歌唱技巧,慈爱的瓜帝先生有意将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歌剧演员。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但是,宝拉恋爱了。她爱上的是一位英俊、体贴、有才华的钢琴师----安东。

    她在歌唱时心不在焉,无法投入。被瓜帝老师发现,她告诉老师,她恋爱了,她太快乐了,所以她无法体味歌剧中悲剧的感觉。瓜帝老师却说:真正的悲剧早已影响了你的生活。

    瓜帝老师鼓励她享受恋爱的甜蜜,向前看。面对安东热烈的追求和求婚,他们认识了才不到20天,宝拉犹豫了,她提出要独自旅行,要考虑一下。但是安东哪里会让她有沉思的机会?她走到哪里,安东就跟到了哪里,并且浪漫、热烈、体贴。他温柔的攻势打消了宝拉所有的疑虑,拥有一个温暖而甜蜜的家,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丈夫,这对孤女宝拉来说,一段稳定、深情和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她一直渴望而不得的。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因此她和丈夫一同回到了伦敦,这个曾经留下她痛苦回忆的姨妈旧宅。但自从她住进了这个房子里,一切都变了。

    她的首饰、胸针明明放好了,却总是不翼而飞。但最后却在其他地方找到,丈夫说是她的记忆力变差了,丈夫每当离家以后,宝拉总会听到屋顶有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上方走动。煤气灯也开始忽明忽暗,她很害怕。但丈夫却告诉她说,是宝拉疑心生暗鬼,是她的幻觉,她生病了。丈夫也对仆人暗示,说夫人的脑子有点问题。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安东会交给宝拉一些东西,要她收好,但是却偷偷将这些东西藏起来,再厉声质问,宝拉究竟把东西藏哪里去了?怎么如此糊涂,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安东就象训小孩一样训斥宝拉,不准她外出,和陌生人接触,安 心养病,不要外出丢人。同时雇用了耳背的厨师和轻浮、风骚的女佣,经常在仆人面前让宝拉下不来台。宝拉感到自己真的记性越来越差,什么事都做不好,连佣人都在嘲讽自己。

    而丈夫对她的指责、训斥和冷漠让宝拉害怕失去丈夫的爱,她既担心又痛苦,好几次,宝拉本能的几乎已经接近了真相,可是安东对她严厉喝斥,她就又乖乖服从了。有时安东也会对她格外体贴,这种时冷时热,让人捉摸不定的态度,更让宝拉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脑子出了问题。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原来这一切都是安东的阴谋,因为他盯上的是宝拉姨妈留给宝拉的财产,还有那些名贵的红宝石。所以他才一步步接近宝拉,折磨她,将她险些逼疯。

    如今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下,一个成年人想要控制和精神虐待另一个人,并不容易。但仍然有很多人在忍受着另一半的冷暴力,很多夫妻都在不停的当另一半最出色的差评师,对生活的怨念和压力都无形的给了另一半,无数家庭悲剧源自于此。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但今天,我想说的却不是成年人。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反击的能力,我更担心的是,那些处于煤气灯效应下的弱小者-------未成年的孩子们。


    有多少孩子,终其一生都沉沦在父母的煤气灯下。

    因为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极其不平等。

    妈妈可以控制着孩子生存的小世界,她可以决定孩子生活的环境是舒适的还是混乱的。

    母亲本来是那个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真实性的人,帮助你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人,可以帮你学会管理自己情绪的人。

    可惜,在养育孩子时,有太多的母亲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未曾得到过充裕的母爱和形成完善的人格,所以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一个不成熟的母亲却往往是最有可能摧毁孩子真实性和价值感的那个人。

    煤气灯是一种情绪和言语上的虐待。成人本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但父母往往会突如其来的对孩子大发脾气,而我们往往不会对陌生人和老板、同事随意的发脾气。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反抗能力。

    说句不好听的话,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还没有对待陌生人客气。

    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点,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

    你是否认为你的前半生都在为父母而活着?

    你是否因为父母无意而偏差的教育方式,对你的评判和认定,让你对自己有种羞耻感,你压抑着自己真实的个性,紧张的生活着,向内自我攻击。

    你仿佛已经拥有了完美的生活,但 内心深处却仍然在渴求着完满,总觉得那是一种无法达到的境 界?

    你一直努力的想要达成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去完成一个个目标,哪怕明知道是在折磨自己,但却仍然不曾停下脚步?

    孩子对母亲的忠诚常常令人震惊。

    最近新闻里那个十岁就自杀的小女孩,她在遗书中说: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老师不让我考试了,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

    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每当看到这样的社会新闻,我都忍不住的悲愤。

    是什么样的打骂,什么样的环境让一个才十岁的幼小生命能够放弃活下去的勇气?!!!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满意。

    但她没有反抗的能力,她每天就生活在这样一种自我憎恨里,她代替着妈妈对自己进行了绞杀。

    她认同妈妈所说的,她不是个让父母省心和满意的孩子。

    所以,她杀死了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处处贬损自己的孩子??!!

    只因为他(她)的分数不够理想?只因为别人的评价不好?只因为我们自己无法对抗这世界的压力?因为我们的无能,所以转嫁到孩子身上?


    原本每对父母的初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即可。

    但即在养育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种种压力,我们也在歧途上越奔越远。

    我们打压他,喝斥他,威胁他,否定他,

    孩子没有体验到父母给予的爱和快乐,只有无尽的压抑。

    而孩子却是那样的爱着自己的父母,忠于自己的父母。

    为了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他们不惜扭曲自己的人生,贡献着自己的人生,把自己活得象祭品一样。

    一个没能得到父母爱的孩子,是那么的自我憎恶,自我攻击,自我折磨。

    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们活在冲突和矛盾中,因为那么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爱,所以往往更容易被别人利用和伤害。


    如果这世界上有纯粹的爱,我觉得是孩子对父母的爱。

    但是,我们却往往更在意别人的意见,别人的评价,却唯独看不见自己的孩子。

    我们那些不经意的言语、行为,评价、指责,日复一日的,给我们的孩子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

    我并不是指责所有的父母,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曾生活在泥泞中,我们的童年也许未曾得到过完满的爱。

    但是,我们现在有了孩子,我们不妨好好的看看他们,看看他们的优点,看看他们有哪些独特之处,然后,问问自己:你是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是相信外界的评价?

    你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清理好心情,以最平和的心境面对孩子。

    让他感受到你的平和、温暖和慈爱。

    别让孩子生活在“煤气灯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电影《煤气灯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yz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