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阳花深度思考
借用分成表,摆脱‘’数指头‘’

借用分成表,摆脱‘’数指头‘’

作者: 王连勇 | 来源:发表于2018-11-22 17:23 被阅读176次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一年级数的“分与合”设计了一个数的分成表,与各位老师探讨一下:

    一 、表格设计意图

    数的分成是一年级上学期的重点,很多学生习惯于数着指头算数,主要原因是这些孩子学前阶段没有基础,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状态,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无法完全摆脱实物计算。没有一定的基础孩子,短时间内背过分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背过分成不一定能熟练计算,但背不过分成一定不能熟练计算。让孩子靠数指头完成从具体物体到抽象数字之间的的障碍过渡,显然时间会很漫长,也会大大降低我们的课堂效率。孩子熟练背过分成,能让孩子在数指头外多一个途径算出得数,快速完成这个思维过渡,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数的分成掌握,也应该找到一种可靠方法让孩子记住分成。

    教学数的分成时,我们一般采取“几可以分成几和几”的形式,这样表达比较完整,但读起来显得冗长,再加上低年级孩子习惯性的拖长声,表达很费时间;过长的表达也影响了孩子的记忆效率,如何删繁就简,让孩子去记忆纯数学的东西,提高孩子的记忆效率呢?我尝试着设计了一个表格(图一)  。

    借用分成表,摆脱‘’数指头‘’

                            (图一)

    二、表格的完善设计

    这是一个完整的2——9的分成表,共45句分成式,可以叫做大分成表。主要特点是去掉语文过渡语(“可以分成”、“和”),只保留纯数学关键词(数字组合)。里面又有20个交换重复的数对组合如(10=3+7和10=7+3),把这些交换重复数对组合再去掉,尽量减轻孩子的记忆负担,变成了这个小分成表(图二):

    借用分成表,摆脱‘’数指头‘’

           

    这是一个正序从小数开始的分成表,简化后剩25个数对组合,也可以做一个倒序(从大数开始)的分成表(图三),如下:

         

    借用分成表,摆脱‘’数指头‘’

               

    人教版对于数的分成(10以内的加法算式)是这样整理的(图四),按照纵横两个维度对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进行了有序排列,要求学生探索、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帮助学生找规律和检验计算的熟练水平,但对帮助学生记忆没有多大作用。

    图片发自简书Ap

    三、表格的使用

         

    借用分成表,摆脱‘’数指头‘’

       

      因为横向每一行的得数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先读得数(如最后一行),读作“10等于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五五”,也可以读作“10: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五五”。这个表和乘法表不一样,乘法口诀表可以单靠机械记忆背过,然后运用,数的分成表单靠背诵是很难记住的,背诵的过程实际上是变相理解的过程,在背诵促理解之下帮助孩子短时间内完成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这个表也可以变化使用,如先说数对组合,快速说出得数,如纵向使用看数对组合第一列,可以让孩子看数对,说得数:一一二(一一合成二),一二三,一三四……,这样变个方式让孩子掌握,同时也可以逐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不断变化,和也随之变化,甚至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加数不变,加的数越大得数越大的函数思想。

         

    四、表格的作用和反思   

         

      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这个表确实能起到便于交流、记忆、理解的作用,从头读到尾不用二十秒钟,每节课熟练几遍,约一周时间孩子基本能熟练掌握。

    那么这个表格的记忆会不会对乘法口诀表造成负面影响呢?我认为影响不大,首先因为这个分成表采取“倒叙”的表达方法,和乘法口诀表相反,另外当学生学到乘法口诀表时,孩子的分成已经理解熟悉,已经完成了算数从具体物体到抽象数字之间的的障碍过渡,孩子已经不需要背分成表去算数。我在试用过程中,发现能起到简化语言,提高效率、促进思维、激发兴趣的作用。望各位同仁借鉴探究使用,批评指正完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用分成表,摆脱‘’数指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zl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