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灵石路古玩市场, 翻看一本厚厚的英文杂志, 爱上其中的一些照片, 根据我的理解,那些照片是反映中国丽江及纳西族人生活情景的照片,或许是美国社会学家摄影师洛克所拍摄的吧?!
看封面上的英文标题---<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November, 1924,大致猜测这是本1924年1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回到家里,再细看这些照片共有二十三帧,发表这些照片的同时,还有一篇介绍这些照片的英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Banishing the devil of disease among the nashi weird ceremonies performed by an aboriginal tribe in the heart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国云南纳西族原住民部落驱魔治病的怪异仪式>,作者是Joseph F.Rock,中文译为约瑟夫•洛克.约瑟夫•洛克(1884—1962)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者和人类学家。
1922年——1949年的27年间,他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以云南丽江为基地,在我国西南地区进行探险研究。
1923年至1935年他先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九篇关于中国西部的文章和大量照片,让更广多的西方人知道了丽江及中国西部的神奇和美丽。
1931年,以发现神秘“香格里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由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这本小说与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文章和照片互相交融,在西方掀起寻找“香格里拉”热.
以上,是一位网络作者写的对洛克的一番发现。约瑟夫洛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来到丽江,为何在边远小村住了27年,这27年他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至死仍不忘那一片田野和山川?
以下,让我们一起来作一番探究,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约瑟夫·洛克(Joseph F·Rock 1884-1962),美籍奥地利人,1884年,他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严厉的男仆,这位男仆认定他的儿子洛克将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牧师。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母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这又使他成为一个性格内向的少年。他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总是幻想着去旅行,并为此而自学外语,甚至他被要求上床睡觉时仍在学习。
在大学预科毕业后他与父亲抗争,逃离了维也纳去漫游欧洲。一路上靠做卑下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一日,他未加考虑地与一家邮轮签约,受雇成为一名船舱服务员,这艘邮轮把他带到了纽约,那是1905年,他20岁。
他身着邮轮制服上岸,而里面则穿着一套体面的衣服。他朝着最近的当铺走去,在这里换回一小笔钱去购买了一些日用品。很快,得到一份洗盘子的工作。这期间,他一直被结核病所折磨。
1907年,他又身无分文地踏上了去夏威夷(檀香山)的路,尽管医生警告他,那里大海潮湿的空气可能使他致命。
他从小爱幻想,也是一个语言奇才,13岁就自学汉语,在夏威夷他显示出了令人吃惊的才能:他已掌握了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9-10种语言……
20几岁热爱植物自学成才的洛克就成为了夏威夷大学植物学教授,后来他加入美国籍,并受聘于美国农业部。
1920年,美国农业部满足了他起缘于孩提时的梦想,洛克受美国农业部的派遣,作为一名农业考察员,去泰国、缅甸、印度搜寻大风子树种。
1922年3月,洛克辗转来到中国云南,寻找抗枯萎的栗子树,进行考察植物为美国农业部收集植物标本的探险活动。
他在云南拍摄了大量照片,引起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注意。
《国家地理》聘请洛克拍摄照片和撰稿,他写的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背景: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土匪层出不穷的骚扰,贫困的边陲土地,还有土司与活佛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奇特的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隔绝的世界。
得到了美国农业部、美国地理学会的资助,洛克在丽江的经费十分充裕,每到一个他感兴趣的山谷和村庄,就住下来,进行详细的拍摄、记录、采集标本。
洛克以云南丽江为总部,度过了他生命中的27年。他在边远山区采集植物和飞禽标本,不间断地进行摄影,这些活动均服务于美国三个权威机构: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和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
他长期探险于滇川藏三角地带的山川河流之间,乐此不疲。在漫长的孤独的探险生涯中,写日记成了他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
洛克这样记载他的马帮之旅:“晚饭过后,有许多事情要做。记日记,曝光的胶片要包装好并在一个小小的暗袋中换上新的胶片,采集的植物要上标签,当最终在营地的小行军床上舒展一下筋骨时,非正式的好坏事接着而来。光着脚的赶马的男孩说一匹骡子不见了,另一个人被开水烫伤中,第三个人发烧或头疼。”
劳累的洛克,面对这些不厌其烦。为什么?因为他是这个小小部落的酋长,是这个流动臣民的土司,是这伙行旅的首领。
等一切的烦恼都沉寂下去,他的面前是乌黑的山影,微弱的篝火,马的响鼻,赶马人的鼾声,铜铃的游荡,还有山间的月牙。他崇尚这种生活。
后来,诗人埃兹拉·庞德读了《中国古西南纳西王国》之后,凭着诗人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了洛克的生活,他用诗句表达了当时他想象的情景:“蒙蒙细雨,漂荡于河流,冰冷的云层闪烁着火光。黎明的霞光中大雨倾泻,木楞房顶下灯笼摇晃”。
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的感悟,庞德没来过中国,也未到过丽江,丽江的山水和纳西宗教礼仪频频出现在他的巨著《比萨诗章》最后17章里。“流淌江水的石鼓旁,密藏着两件传世宝……”
“环水泱泱,石榴满枝,不见稻田稻花香,天高气爽好丽江。”“当牡鹿喝足清清的山泉,羊儿也装满龙胆草的嫩芽回来。”
“雄踞丽江的是青翠映衬皓白的雪山,洛克的世界为我们挽住了多少记忆,留下的足迹犹如漂浮彩云。”
他能如此准确把握丽江,丽江成了庞德天堂中的一种意象。
后来,丽江成了一个文化场,纳西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开始专注于纳西文化的研究。
这位美籍奥地利学者为了采集植物标本来到滇西北,第一次看见了玉龙雪山,那是在1922年5月9日从剑川到丽江的旅途中,他看到了被金沙江分开的北峰——哈巴雪山。
在跋涉了一天后,他露营在橡树、李子树和杏树丛中,帐篷周围玫瑰花盛开,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屹立眼前。
洛克不仅迷恋于长江上游穿行于雪山之间的美丽峡谷,更留心观察沿途所见的那些友好、纯真的各族人民。
当 1922年5月11日,洛克兴致勃勃地率领他的队伍开进了丽江城时,如今这个颇具浪漫色彩的古城,最初并没有给洛克以好的印象:“一片土砌的小房子,还有一个集市,如此而已”。
他在著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中如是记载:“过去,丽江被称为知府城,没有城墙。”据他考察,这里曾经修筑过城墙的,只是多次地震后,这里便没有了城墙。
玉龙雪山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它有十三个雪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洛克在文章中如此记述:“(扇子陡)是最高峰,高耸于整个丽江坝子上,因为它的有皱折的表面,即顶峰下铺开的雪山山脊,像一把直竖着的打开的扇子。”
玉龙雪山还被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赋予了更多的东西。“丽江雪山依然代表着一个神灵,这个神灵不是一个本地神,而是源于遥远的北方,即西藏东部的草地区域,纳西人是在汉朝末期从那里南迁到丽江来,很可能最初以他为丽江雪山的名字,然后把三多神作为山神和纳西移民的保护神。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三多神在丽江是个外来的神,是与纳西人一起来的一个移居者。”
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玉龙雪山曾被封赠为北岳,至今白沙村北岳庙尚存,庭院幽深,佛面生辉。
1924年冬,洛克动身前往滇川边界,寻访藏传佛教领地木里,所经之路匪祸重重,丽江地方官员应其要求派了十个纳西族士兵,有些不过十四五岁,带着破烂不堪的枪支。
让我们从洛克当年拍下的,发布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照片中,来感觉一下当年洛克组织的探险队的工作情况。
1924年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队长洛克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一场雷雨刚刚结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在玉龙雪山脚下扎营,1923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1924年冬,美国国家探险队队长约瑟夫洛克率队前往藏传佛教王国木里的途中合影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护送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的当地军人和平民帮工置身于密林之中,1925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率领的马队在村中歇脚,吃午饭 1926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碧罗雪山山上的一条冰川泻入澜沧江,1926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加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的纳西族猎手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约瑟夫洛克博士与探险队的成员们在营地休息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藏族喇嘛们登上探险队下榻处的屋顶,欣赏从约瑟夫洛克博士房间传出来的西方经典音乐。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探险队成员通过一条悬臂桥横渡急湍的理塘河,1928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纳西族男子陪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在一块大岩石下休息,1928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担任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向导的一组骑马人在干涸的河边稍事停留,1929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成员恳求一路过的喇嘛帮他们写家书,1929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成员在为一架福特三引擎飞机拍照,玉龙雪山吃立在背景中,1929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队长洛克博士骑着马带领探险队伫立在一个白雪围绕的湖前,1929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大山投下的阴影笼罩着一条婉埏的河流与河岸边的村落,1929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为洛克工作过的身着中山装的纳西人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在云南建立的图片社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探险队洛克队长和他的护卫们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把他的“家”安在了玉龙雪山下的雪嵩村。村落刚好就在雪山山脚。由于它距离雪山近,所以当我勘察云南西北部和西康时,它总是我的总部所在地。”
雪嵩村,如今已叫玉湖村,至今还留有洛克当年住的房子和众多遗物。洛克当年租住的是一个上下两层楼的院子,园里长满了野花野草,站在园中,抬头便能望到玉龙雪山。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金沙江水从石鼓镇急转向北流,勇敢地闯入到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穿山削岩,劈出了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险的大峡谷——虎跳峡。1924年春天,洛克和他的探险队进入了虎跳峡(当时被称为阿昌果峡谷)。
洛克走完了虎跳峡全程,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照了几十个胶卷。峡谷随时被水雾笼罩,在拍摄峡内江面最窄部分的照片时,只看见许多瀑布高挂,而最窄部分虎跳滩掩藏在悬崖之下,镜头无法把江和峡谷的最高悬崖摄进同一张照片里,无法看清江流突奔窜入群魔乱舞般的地狱之门的景象。
长江三峡早已闻名,但洛克认为丽江以北、长江上游流经的峡谷更为壮观,两侧的高大雪山更增添峡谷的宏伟,尽管当时还鲜为人知。
探险家被这种神奇的造化之功所折服,却无法触及虎跳峡震撼人心的所在。1936年2月3日,洛克租用了中国航空公司名为“昆明号”的一架飞机,7时45分从昆明机场起飞,上午9时30分,飞机靠近了玉龙雪山。
当飞近峡口的时候,洛克在笔记中这样描述:“飞机被风刮得和山壁非常接近,可怕的金沙江似乎要张口把我们吞掉。风猛烈得怕人,我们的两边有冰盖着的山峰,绝壁也把我们包围起来。3658米的下面奔流着金沙江。我们似乎是被关在巨岩的监狱和它最深的阴影里。峡谷里暴风狂啸,飞机在暴风中像张纸一样地震动着,狂风把我们的飞机吹往哈巴主峰,我真怕飞机翅膀会撞到盖着冰的峭壁。”
这是有史以来飞进峡谷上空的第一架飞机。10时50分,飞机在白沙的纳多课作了漂亮的降落。
1944年,洛克到华盛顿参与绘制“驼峰航线”的地图。之后,白沙机场成了驼峰航线重要的中转站,为抗击法西斯发挥了巨大作用。
洛克采集植物标本的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便开始了他20多年纳西族历史和古纳西“王国”地理的研究。
他带着他的纳西族助手们探访了以丽江为中心的所有纳西族居住的地域,足迹遍及云南西北部及西康边境的各个角落。
优雅而与世隔绝,洛克在泸沽湖的奈洛普岛上消磨时光,这里是他最爱的桃花源。这张照片展示了他在1929年内战爆发、渡船被毁之后放逐岛上的日子。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从纳西人那里,洛克了解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的文化是多么的迷人和深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和《纳西族语英语百科全书》等专著,被国际上公认为“纳西学研究之父”。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1933年,洛克的朋友,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更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为当时的最畅销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在从1922年到1949年长达27年的岁月里,洛克周游了丽江、迪庆、西康、怒江等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搜集、整理民族文化和当地的自然、地理资料,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同时,他还潜心研究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20世纪20年代时的丽江古城四方街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纳西族武士及其装扮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两名身着婚礼服饰的纳西族姑娘,1923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在洛克门廊下一起采栗子的纳西族人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纳西族祭师们围绕一座圣坛举行宗教仪式,圣坛供奉着天王与阎王的塑像,1929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丽江一处集市上的鳞次栉比的纳西族小摊贩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丽江民众在当地戏台前聚集,1923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一户彝族大家庭的合影,1923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一名富有的藏族新娘,1925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镜头里纳西族女人的头饰20世纪50年代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拍摄的纳西族祭师1922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永宁寺喇嘛穿戴着扮演神鬼的面具与服装留影,1928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永宁土司一家人的春节合影,1929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坐在田间的一群巫师正在做法事,1925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在云南拍摄的马帮和石头牌楼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木里王和他的侍从们在一位贵戚的宅第前留影,1928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与木里王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主持西藏一所寺庙年仅六岁的小活佛,1927年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主持藏传佛教寺庙的一位四岁小活佛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革囊渡江”的纳西汉子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令洛克着迷的古老的纳西族语言--东巴文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先后收集了6万多种植物标本,1600余件鸟类标本和60余件哺乳动物标本,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他涉足过的滇川藏的精美图片和地图,拍摄了243幅珍贵的第一代彩色照片和503张黑白照片,撰写了一批引起轰动的人文地理考察文章。
他的摄影作品至今仍是中国西部地区最珍贵,最真实的历史照片。
洛克采集的鸟类标本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1944年,洛克被召回。他乘飞机返回华盛顿,而学术资料在用船运回的途中,被鱼雷击中,他的关于宗教仪式的译文和两卷《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手稿及大量的东巴文典籍遗失。
洛克得到消息时几乎崩溃。
1946年9月,在哈佛大学的支持下,洛克又回到丽江,重新聘请东巴人,帮助他搜集整理失去的手稿。
美国探险家和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深入亚洲腹地的探索细致而崎岖,所摄图片丰富庞杂,叙述冗长却无微不至,他对云南,特别对纳西民族文化的研究与记录不仅令西方大开眼界,更为今人留下宝贵的遗产。
约瑟夫•洛克在中国的旅行跨越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拍摄了大量图片,将遥远中国西南的壮丽风光和多彩民族带到西方世界面前,引起轰动且影响深远。
作为植物学家、探险家、人类学家、《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和作者,洛克的视角与众不同,无论是对山川植被等自然景观的记录,还是对人种民族等人文历史的忠实观察,都极具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价值。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洛克关于滇川藏的考察与研究并撰写的文章和书籍,给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西面边陲人文景观的窗户,大量的西方人通过这个渠道涌入,寻找他们心目中向往的香格里拉,也探访当年洛克走过的古朴而温厚的民族。
他对丽江现在闻名于世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称洛克是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毫无争议,其“纳西学之父”的桂冠名副其实。
一个外国人,形单影只,人地生疏,环境恶劣,语言不通,不仅要应付土匪强盗、毒虫猛兽的侵袭,还要战胜贫穷、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为人处事的聪明睿智,没有披荆斩棘、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能够在穷乡僻壤、险峰深壑、雪山丛林之中顽强地坚持27年之久,不可想象。
有人这样评价洛克:他是一位努力向前的人,好像在追求一种未知的危险的诱惑,总是向着未知领域发起挑战,他就是这样一个男人。这样的男人的确值得世人称赞和尊敬。
1949年新中国以 “别了,斯徒雷登”的方式对一些美国人下了逐客令,洛克自然也不能幸免,8月他以“帝国主义分子”、“文化侵略者”的罪名被驱除出境,从此再也没能返回令他一直魂牵梦萦的丽江。
曾与洛克有过关系的人,先后在土改、反右和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中受到牵连,流落在丽江民间的东巴经书作为封建迷信的毒草被焚烧殆尽,而那些美丽的原始森林也在刀劈斧砍和电锯声中一片片地倒下。
今天,这一系列的风风雨雨难免不给后人留下丝丝苦涩的回忆。
因为政治的原因,中国曾彻底堵死了洛克重返故地的渠道,但这个西方人心灵的归宿却永远在丽江。对他来说,丽江不单是一个生活的恬静家园,同时也是他心灵能得以慰籍的精神家园。
洛克在其著作中深情地写道:“当我在这部书中描述纳西人的领域时,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么美丽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中。
这是洛克内心真情实感的宣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丽江深深的眷恋。
现在,大凡研究纳西文化的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没有谁会不读洛克的书。研究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的学者,也都把洛克的著作和图片视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同洛克有着隔世情缘的人也越来越多。
由于洛克,现今的丽江已名扬四海,可对丽江或许人们最需要记住、也最应该记住的不是四方街、大石桥、百岁坊,而是纳西文化之父——约瑟夫·洛克,是他最早掀开深藏大山之中的丽江头上所覆盖的神秘面纱,并把她系统而直观地介绍给了全世界。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因为洛克的研究和介绍而蜚声中外,国际影响日益广泛,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1962年12月5日,洛克带着对丽江的不舍之情在夏威夷走完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洛克仍然不忘他朝思暮想的丽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重返丽江完成我的工作……与其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我宁愿死在那玉龙雪山下的鲜花丛中”。
可以告慰亡灵的是,如今,他一直牵挂的丽江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人类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各国游客在他的召唤下,纷至沓来,到丽江观光旅游。也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正沿着洛克当年的足迹,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纳西东巴文化。
洛克依然活着,仍然和他眷恋的丽江在一起,依然活在丽江人民心里。
忆丽江(二) 约瑟夫洛克的传奇人生 绿洲的世界之窗 绿洲正如丽江人民所说的:这里有洛克!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儿时梦想不懈努力的坚毅个性,一个为心中所爱倾注毕生精力而不悔的优秀学者,看到无畏无惧的冒险探索精神,谁能不说,他就是一个传奇!
下篇,我们将追随当年洛克的探险精神,徒步虎跳峡,一睹峡谷风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