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学圈子里,存在一种公开的秘密,叫做就业率造假。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数百名毕业生反映,学校为提高就业率,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按时上交能得到补助100元。而部分未上交的同学,在报考基层服务项目时,发现已经“被就业”,无法报考。
2014年,安徽六安皖西学院一应届生爆料,自己如果不提供就业证明,就领不到毕业证。
2010年,湖北孝感学院公布就业率超过90%,部分院系接近100%,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但多名受访学生却称,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就业。只是因为学校威胁若不签署就业协议,就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所以只好随便找些单位盖章了事。
与此同时,为提高就业率,该院还给相关负责人下达指标,视完成情况有赏有罚。
眼下正是秋招季,但比找不到工作更惨的,是来年毕业时,糊里糊涂“被就业”。
△
就业率造假技法由来已久
找公司批量签就业协议、鼓励学生去劳动力市场随意签就业协议、从网上购买假协议书交差、把学生档案集体存入人才服务中心......为了提高就业率,各种院校花样百出。
2006年,《中国青年报》曝光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要求学生用就业证明换取毕业证,如不交就业证明,就不给办毕业离校手续。
于是一些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为了交就业证明,盖了一家幼儿园的章交上去,一个男生拿着一摞盖好章的就业证明,一一发给还没有盖到章的同学。
同一年,“就业率”一直是百分之九十几水平的、有10年办学历史的西安欧亚学院,其光鲜的面具也被撕扯下来。它曾拥有“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等殊荣。招生也被列入国家统招计划,很多学生就是看中高就业率才来报考。
而在欧亚学院提供的就业单位名单中,有家“嘟嘟王子影视设计工作室”的公司,一下子就招了16个欧亚学院的学生。调查发现,这其实是一家只有两人经营的夫妻店。
那16名学生只是来盖个章,并没有上班。
该校毕业生认为真实就业率只有20%左右/焦点访谈
如果在网上随意搜索“就业率”,就会有很多求助帖。
考研二战学生求助/知乎此帖引起众多网友共鸣:“我们学校也要求,结果就是我自己虚构了一个公司,楼下打印店花20块钱刻章,三块钱的合同打印费…………”
而某匿名知乎网友也披露了自己在就业季的奇葩经历:
“毕业时候,辅导员通知,要统计就业率。第一次下发表格,班上48人,只收回20份左右,就业率只有41.66666%。
整理一下格式排下版,原封不动交给辅导员。打回,理由,就业率太低,重做。
然后一个宿舍一个宿舍走访。
你现在辞职啦?没关系啦,那上次你工作的地方电话是多少啊?
还没找到工作啊?没关系啦,那你想去工作的地方电话是多少啊?
压根没找工作,好吧,你就作为特例,毕竟100%就业率看起来也太假了。
……
就这样,我班统计出了95.8333333%的就业率,辅导员也满意地将结果上报给学校,学校上报给上一级领导。
某天各种媒体报出'我校就业率90+%......取得喜人成绩' ”
兴许是审“假”疲劳,有关人士似乎都对这种造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放心,特别容忍。
△
就业形势越来越逼人,就业率却迷之喜人
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大学毕业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人,到2017年,达到795万人,翻了7倍。
为了帮助应届毕业生求职,大学就业处老师们可没少操心。
2015年,为了推销学生,昆明学院把第一批65名优秀毕业生全部搬到了淘宝网,每一个“宝贝”明码标价1000元,包邮,“宝贝”们统一着白色T恤,待价而沽。
如果企业对淘宝店上的某一名毕业生有意向,向店家支付1000元招聘意向金即可“拍下”学生。
网售毕业生,标价1000元/南方周末宏观经济环境消化不了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就业率指标被用来假装解决市场问题。
某网友爆料与辅导员的谈话记录/知乎于是各高校硬着头皮,不行也得硬扛。
△
提高就业率的新发明:“先就业,后择业”
“她在石家庄,她离职一个月了……这期间,没几个人知道,连爸妈都是瞒着的……你找到下家了吗?没有。那为什么这么快?因为不想干了……不上班的日子,她看自己喜欢的书,去不常走的街道,高峰期去坐公交……”
这是“一位在石家庄打拼的姑娘”在网贴中说的一段话,讲述了自己毕业三年的漂泊生活,三年内,她接连换了七八份工作。
学校死磕初次就业率,向学生灌输“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导致一些学生荒乱找工作,不喜欢又迅速离职。
槽值后台就曾有读者留言吐槽:
“快毕业还没找到喜欢的工作,一些比较差的单位来学校招聘,我不想签约,辅导员就特别气愤,说我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而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看,毕业半年、一年之后,学生的就业情况有很大的变化。
网友@落年 回忆起自己毕业那一年的经历:
“拿我亲身经历来讲,我学的是师范专业,我们毕业本来有两千元的师范生奖学金,但是,学校要我们七月份前盖一份教育单位的就业章,否则不让我们领那两千元。
但是据我所知,我们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还没有找到工作,有三分之一的人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还有一大部分的人工资大约只有一千多(换工作的可能性很大),还有一部分人在毕业前就已经开始换工作了,这能算就业吗?”
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在已就业的2010届、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平均有38%的人毕业半年内有过离职,其中本科生平均有27%,高职高专生有48%。
学校统计的初次就业率,仅仅是一串好看的数字。
△
一边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一边是动辄9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率统计究竟有多大参考价值?
教育部曾在回复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函时明确了就业率是如何统计的问题。
在计算就业率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毕业生就业形式,包含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升学、出国(境)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艺术类自由职业。这些类目的人数相加,除以毕业生总人数,即得到就业率。
就业、参军、升学、创业等都可以被算入就业人数中,就业率并非是大众想象中的找到正式工作的人数。
2016年75所高校的就业率排行榜中,清华大学排到了第十名。
并不是清华大学学生不够优秀,这里面存在的,是就业率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经解释过这一问题。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就业率计算方法,是将毕业生总数减去未就业学生数量,除以毕业生总数。
而清华大学的方法,则是计算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
各大学对“灵活就业”的界定标准也不尽相同。清华大学对“灵活就业”的界定是“不签署三方协议而直接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就业、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而西安交通大学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
与国内类似的就业率统计,国外也有。
《纽约时报》曾在2014年发布了一份“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
与中国高校“自评”不同,这份榜单的“评审”既不是高校,也不是学生,而是用人单位。
超过一半受访者来自1000家全球领先的公司,根据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可雇用性”的意见,对高校进行评级。
国内外高校就业率的差别主要在统计就业的时间点选择和调查人数的口径上。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就业率只算就业人群,不包括读研,在统计时间点的选择上,以毕业半年后为截止点。
美国耶鲁大学就业办主任Ken Koopmans曾说:“继续学习深造的毕业生不符合‘就业’标准。如果是参加志愿者服务或是在职,他们算作‘就业’。”
而在国外,就业率也并非评估一个学校的唯一元素。
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S发布的2017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报告选取了5项衡量指标。分别为:大学的全球雇主声誉(占30%权重)、校友成就(20%)、企业合作(25%)、校园雇主招聘活动(15%)、而最后一项毕业生就业率只占了影响因子的10%。
美国理海大学毕业生流向报告,内容包括各学院毕业生流向、平均起薪、雇主等/理海大学职业发展中心
与国外依靠三方机构进行调查相比,目前中国的就业率还是依靠学校自报,自我监督。
缺少客观性的就业率,并无多大参考价值。
相比用就业率来证明大学的含金量,国外大学更青睐用学位的获取难度来提高含金量。
2014届中国大学毕业生顺利毕业的比率是95%左右。而与之相比较,日本高校近几年的毕业率大概在70%左右,澳洲大学本科毕业率平均在75%到80%之间,而美国则是发达国家中大学生毕业率最低的,六年内能够拿到学位的只占56%。
国外高校有很高的淘汰率,而国内与之相反。
或许是因为他们明白,能不能就业,和学校没有太大的相关性,更多是一个社会问题。
严格高标准地培养一个学生,才是真的没浪费资源。
△
就业率不仅是高校自己的指标,更被当成形象工程的一部分
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流向列入高校必须公开的50条具体指标之中。
在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甚至还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管理目标勾连起来。
教育行政部门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本来是为了让各家高校所设的专业更接近市场需求。
但一些高校把就业率当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招生与就业率挂钩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很多高校围绕就业率大做文章,在各种利益驱动下,必然出现注水的就业率。
由此,当前高校就业率造假愈演愈烈,而监管却是隔靴搔痒。
△
谎报就业率的背后,更是二三线学校的资源竞争
2014年4月,麦可思对2014届高考生进行的一项研究中,57%被访者表示上大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39%选择大学最主要的理由是“该大学就业前景好”;36%在选择专业时则最看重“该专业找工作容易”。
就业率越高,越说明该院系或该高校的办学业绩优异,教学质量上乘,这就意味着在来年的招生大战中抢得了先机,争取到更多办学经费。
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往往向高就业率的专业倾斜,如果就业率太低,其招生规模就有可能被压缩。
2005年起,高校的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硬性挂钩,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201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表明,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云南省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研究生就业率94.8%;本科生就业率 97.6%;专科生就业率 98.2%,这已经是云南省高校专科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本科生。
对于本科重点院校来说,自然不愁生源和就业率;但对于很多民办三本大专院校来说,就业率低带来的减招或者停招,无异于覆顶之灾,断了财路,被火速踢出了厮杀格局。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规范就业工作管理,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
既然相关部门已经叫停了电视上丰胸、增高、增强性功能这些明显夸大疗效,明晃晃骗人的广告,也期待能狠下辣手,拯救一下就业率这个任人打扮的姑娘。
参考资料:
[1] 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11-29
[2]拜托,别再发布初次就业率.熊丙奇,《中国青年报》,2014-07-22
[3]西安欧亚学院就业率造假称96.26%实为20%,《焦点访谈》,2006-08-09
[4]是家长女毕业生三年工作换七八个 专家:要切合实际.杜倩倩,谢鑫名,《燕赵晚报》,2015-10-15
[5]百名学生遭遇“被就业”,踢爆就业数据的N个秘密.麦可思,郭坤,麦可思研究.2016-06-27
[6]国外高校如何统计就业率.《南方周末》,2015-02-03
[7]高校就业率是这样算出来的.张雪彦,《南方周末》,2015-02-03
[8]交接收函“奖百元”数百毕业生“被就业”.程媛媛 ,漆秋豆,《新京报》,2016-06-24
[9]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11-21
[10]曝皖西学院毕业生不提供就业证明领不到毕业证.韩震震,人民网,2014-06-20
[11]就业率“看上去很美”高校为达标层层作假.焦点访谈.2010-09-03
[12]建议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李忠斌.人民网.2006-07-26
[13]Class of 2015 Achieves First Destination Success.The Center for Care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2016-07-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