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前三篇:
深藏不露的扎耶巴寺;大隐于市的聂唐卓玛拉康;云淡风轻的桑顶寺
如果您小了解更多西藏的历史,请您加我微信:白发布衣的全拼!
江孜是一片丰饶而美丽的土地,如果说林芝是西藏的江南,那江孜就是后藏的江南。难得的印度洋暖流和年楚河共同滋养了江孜的河谷,让她每到秋季便能展现出富饶的金黄。
除了丰富的物产,江孜还是古商道重要的节点,向东经浪卡子到拉萨,向西经白朗到日喀则,向南穿过康马、亚东到印度。如果说,这条通商千年的古道是条领带的话,那江孜就是领带上最显眼的领带结。
地理位置的重要让江孜成了一块人人觊觎的宝地,山上仰俯皆是的堡寨遗址足以证明,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多少刀与火的故事,甚至身居异国的侵略者都难以安奈他们躁动的心灵。
公元1904年,数千英军趁清廷羸弱悍然入侵西藏。广大藏族同胞以血肉之躯,同英军在乃宁曲德寺、江孜、桑金寺等地展开激战。虽最终未能击退英军,但他们宁死不屈的气节成就了江孜宗堡的英名,而成就了《红河谷》这部影片。
江孜保卫战油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江孜宗山古堡江孜陷落后,英军对江孜的寺庙进行疯狂的洗劫,英国人麦克唐纳撰写的《旅藏二十年》一书中写道:“1905年1月,我因有特别职务,被派到加尔各答,担任分类编订图书及珍贵物品目录工作。这些东西,件数之多须有400多骡子才能驮运。其中包括许多珍贵而希罕的喇嘛书籍、神像、宗教作品、盔甲、武器、图书、瓷器等物。”
身居江孜宗堡后方的白居寺,也未能在战火中幸免于难。英军占领白居寺后,除洗劫一番外,还将佛堂改为食堂,并在转经筒上钉钉子改为食品输送带。但值得庆幸的是,白居寺最重要的十万吉祥多门塔和塔内壁画、造像得以幸存,让我们有机会窥见15世纪西藏绘画的颠峰之作。
极乐坛城——十万吉祥多门塔
提起江孜白居寺,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十万吉祥多门塔和寺内的壁画。它们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建成年代更早的措钦大殿,以至于当有人提及西藏的佛塔,很多人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印象便会是这座白塔。我相信江孜法王为它奠基之时,一定不会想到,他是在书写一段西藏建筑史上的奇迹。
十万吉祥多门塔也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白居塔”,按照《汉藏史集》的记载,始建于公元1427年(明宣德二年),历时十年才告完工。
佛塔共九层,分塔座、塔瓶、塔顶三个部分,全塔总高度42.4米。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形制为藏式“噶当觉顿”塔风格,塔瓶以下共五层,一层下为塔基。一层至四层,四面各建佛堂,外形上呈四面二十角(又称四面八角),每层逐渐收缩,层迭而上。
佛塔五层藏于圆柱形塔平内部,有佛殿四间,塔瓶上第六层呈四方形,内为一中心柱式佛殿。第七、八层为十三法轮部分,内均设有佛殿;第九层为塔顶伞状部分,九层以上为金幢部分。
有赖于佛塔一至四层逐层向外拓展,佛塔内大量的空间被藏族建筑师充分加以利用,形成了拥有108个门、77间佛殿、十万余身壁画佛像和近千尊塑像的塔中之寺,故又称“十万佛塔”。
先不说塔内壁画(江孜风格的壁画,在西藏绘画史地位太重要了,必须后面单独说),白塔建筑本身便足以称得上典范。在西藏的佛教建筑中,能将佛教抽象的哲学理论和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范例并不多,十万吉祥多门塔显然是其中的翘楚。
这座佛塔实际上就是佛教中坛城的立体版,作为佛教理论中的极乐世界,坛城(曼荼罗)在信众们心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多门吉祥塔将这种臆想,完美展示在了人们面前。
坛城壁画(图片来源于网络)除了宗教意义外,吉祥多门塔的建筑设计也极其精巧,层层退台的塔座,在塔身视觉三分之二处形成了束腰,将上层的塔身和塔刹稳稳托住。虽然,塔身、塔刹极为粗壮,但在放大的塔基上依旧显得稳如泰山。
一至四层的塔座上,用无数曲折转角组成的水平线条,打破了常规佛塔单调的竖向感觉。同时,连续不断的折线如水波般荡漾,在阳光下形成了难以言喻的阴影变化。
曲折细碎塔座上端坐着一个圆柱形塔身,相比于其他白塔圆润柔美造型可谓简单直接,但却恰好和细节繁复的塔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丝毫不让人感觉粗鄙。塔身最上部以四方形佛殿(第六层)顶起圆锥状的塔顶(第七、八层),将整个佛塔的伞状塔刹(第九层)高高的抬入云端。
整个佛塔采用的全部都是最基本的几何形状,但这些本身存在冲突的几何形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没有显出丝毫的不协调,反而使十万吉祥多门塔的外形显得简捷而充满韵律。
在冲突中寻求融合,不止表现在塔身的几何构成上,遍布塔身上的装饰构件也有着同样的命题。檐口处的藏式彩绘和明显带有汉地风格的斗拱装饰,与西藏特有的蓝天、佛塔的白墙形成了极强的视觉反差。但这些巨大反差再次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令人惊讶的和谐之美,并将佛塔装扮的沉稳而又不失妖娆。
长久凝视这座美丽的佛塔,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古代的建筑师会不会在用它来隐喻人生的阶梯?在经过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选择的童年后(塔座),必然到来的是耿直强项的青年(五层塔身)和方正不阿的中年(六层塔身)。也只有经过这段承压,又充满束缚的风蚀岁月,才能窥见直入青天的华彩?!
如果真是这样,那建筑师付出的又何止是信仰?他是将整个人生的际遇都镌刻在了多门塔上,在骄阳下宣告自己,从未在岁月的打磨中沉沦,依旧充满着融入蓝天的渴望。
“西藏地区吉祥多门塔造型的佛塔并不罕见,但十万吉祥多门塔是其中绝无仅有的一座。”这句话看起来有点前后矛盾,但却实实在在的反映出了这座佛塔的地位。
如果流连于多门塔的外表,不过是个过客罢了。真正让它名著于世的是它的内涵——15世纪江孜风格的壁画。这段西藏绘画史上的巅峰岁月,将诸多来源于异域的绘画风格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西藏地区独立于世的绘画类型。
白居寺壁画——持戒度菩萨下一篇,我就来好好讲述一下,十万吉祥多门塔内保存的,画师们心中的世界。
我们先来剧个透,这副持戒度菩萨便是十万吉祥多门塔中众多壁画精品之一。
菩萨面部美丽安祥又冷逸高洁,人物衣裙宽松,飘带垂长。五花冠饰变成了卷草状的花蔓枝叶,耳环的造形也十分奇特,如卷草穿过耳垂,一端为孔雀翎另一端为银杏叶,人物造形圆融而方硬、精巧而疏朗。色彩以红绿交织为主,肤色的白与背光的暗蓝,有效的起到了平衡色彩对比的作用,显得整个画幅沉着而明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