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要读书
该话题的鸡汤文很多,大多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谈的。
有的说读书是为了厚积薄发,有的说读书是为了追赶时代的步伐,归根到底,无外乎是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古代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读书是求功名的唯一途径,而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读书”,是在学校的标准学业之余,或是完成了在校学业之后,日常的读书行为,如果连这种业余的读书,也要冠以“知识变现”、“财富自由”之类的远大目标,就显得缘木求鱼了。
若是真以赚钱为目的,从回报率和见效速度来看,读书远非最佳选择。到学校里回炉深造,或是报考个商学院跳个槽,工资的涨幅估计会远大于工作之余啃些经管类书籍的方式。甚至是去蓝翔技校学门手艺,也比沉浸在职场类干货书的鸡血里更有实效。
至于要通过读书提高写作的水平,进而实现知识变现——看上去很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只是为那些“告诉你知识可以变现”的培训班老师们的变现贡献了一份力量。如果你自己也想变现,那么就需要找另外一批同样相信知识可以变现的粉丝们,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对读书的功用,个人比较认同朱光潜在《谈文学》里的说法:
“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
这里有两层意思。读书人有学识,知识面广,什么都能聊,还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气质会显得高大上些,也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表层的好处。
往深层里看,读书更大的好处,一在审辨,二在胸襟。
一来,读书多的人,不容易被忽悠。有名家经验的借鉴,也有逻辑分析的支撑,思路清晰、理性客观,一眼就能看出劣质观点的漏洞来。咪蒙们的毒鸡汤、周带鱼们的假爱国、知识管理专家们的伪干货,都很难趁虚而入。
二来,读书多的人,胸襟一般会宽广些。不武断、不傲慢,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谦虚平等、冷静大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美丑有着真挚的同情,不拘泥于小我的利害,在功名利禄之外寻求超脱。
——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要读书。
2 读什么书?
常看到有人说:“书没有好坏,读适合自己的就好。”
这话在某种层面上是对的,但以我们大部分人的读书水平而言,并不适用。
比如《边城》和《围城》,相比之下或许没有好坏,但硬要说《幻城》是更适合自己的,就不太合适了。
再比如《局外人》和《都柏林人》,可能各有千秋,可非要说《摆渡人》更值得一读,那就要贻笑大方了。
这就好比是上了大学,我们可以说:“专业没有好差,读适合自己的就好”。选择专业时,凭个人喜好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就行。但如果刚开始上小学,就跑去和老师说:“我对经济学很感兴趣,我要读适合自己的,其它课我就不上了”,那可就出问题了。
——大部分的读者,包括我在内,以读书的水平而言,都还处在小学生的阶段。
还没温饱,先别急着挑食;还没发育,先别急着健身。
图片来自于网络书有没有好坏?当然是有的。为什么有些几百年前的书现在还在热销,有些鸡汤干货书卖了一阵就无人问津?为什么有的作家没什么固定的粉丝群,但不同时代的人会不约而同地认可,有些正红的作家只有特定的一群粉丝在捧场,同时还存在好多路人和黑粉?为什么豆瓣上有些书的评分高达9分以上,有的书只有寥寥几分,而且还是作者用了各种马甲在刷榜的结果?
很简单,因为前者是好书,后者是烂书。
个体的评价确实会受到喜好差异的影响,而当评价的样本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书的好坏就会逐渐显形。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样本量指的是评价,而不是销量。因为销量是事前判断,而评价是事后判断。许多书的畅销,并不是因为书本身有多么经典,而是出版策略和舆论造势的功力,买了畅销书回去发现辣眼睛的,大有人在。真正的好书,是需要时间的检验的。当不同时代的读者能跨越时代背景的差异对同一本书交口称赞时,这样的书就是经典。
一般来说,如果对经典的书不感兴趣,那不是书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阅读品位出了问题。
人有个通病——会不自觉地选择性抬高自己或推卸责任。比如炒股,许多人会把股票的上涨归功于自己炒股技术的高超,而把股票的下跌归结于大盘不好、美股大跌、政策瞎搞等外部原因。
读书也是一样。有人习惯把自己能读懂的书当成“感兴趣的书”,而把读不懂的书贴上“不咋滴”、“没兴趣”的标签,同时以“书没有好坏,不适合自己”的借口来安慰自己。
这样一直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其实是一种懒惰。还有人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把书当成仆人,把自己当成皇帝——那就不仅是懒惰,还多了分傲慢。
另一方面,从我的观察来看,读的书越少的人,“喜好”会越强烈些,比如常会看到有人评论,“大兵的书真好看”、“我喜欢张嘉佳的书”、“刘同的书给了我力量”……而读书多的人,“喜好”反倒不那么明显,要让他们推荐喜欢的作家,常会纠结半天,然后挤出个长长的名单来。
这是因为,前者的“喜好”是狭隘的,蹲在井里看天,以为几个星星就是整个宇宙,很容易能在里面挑出最大最亮最喜欢的来;而后者面对壮丽无垠的满天星辰,自然会生出选择困难症来。
所以,先多读些书,再来谈喜好。
那些公认的经典,即使读不下去,也硬着头皮多尝试些。个人的喜好会说谎,时间不会。
祝读书快乐。
网友评论
世人所看 世人所爱 世人所评。
我个人认为原本读书只是一种习惯,但随着人们思维的转变,读书变得炙手可热起来。读书不仅拓展我们的眼界,开阔了我们的内心,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书中,完善自己的不足。旅行和读书是最大的学习,两者改变了我们的做人方式和让我们了解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