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你是扶地魔吗?

你是扶地魔吗?

作者: 跳出树洞的兔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8-28 13:09 被阅读0次

    在人类进化早期,更强的体力意味着更多的食物来源,部落战争中更多的生存机会。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男性具有社会性的天然优势。因为男性的体力优于女性,所以能更好的农作干活,在古代能得到更多的养育回报,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也构成了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经济原因。

    恩,我真的非常能理解。

    然鹅,现在已经是2019年,拼的不是体力而是智力创造力想象力……了,为什么还重男轻女?

    有学者的观点是,传统伦理、法律、小农经济和土地所有制这四个因素塑造了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宗族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母亲在家族中基本上没有人权、财权、事权,更不用说女儿了。

    而在这种制度下,儿子和女儿比较起来,承担了四大功能:

    1、养老送终

    2、获得承认

    3、传宗接代

    4、情感回馈

    具体到微观的、家庭的层面,重男轻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或者说两个层面:

    1、一个层面是功利性重男轻女,认为男性比起女性更能为自己带来利益。

    2、另外一个层面是情结性重男轻女。情结性重男轻女中,最常见的两个情结亚型分别是面子性重男轻女和存在意义性重男轻女。

    首先来说说功利性,实际上是更多的是女儿在照顾家,有的儿子被宠上天,有的儿子承接着这种大的压力。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说: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女孩,那是极好的,因为可以帮衬着家里干不少活儿。

    其次面子没什么好说的,死要面子毁一生。(这里面的心理学因素是:我从小接受的都是外部评价,我长大后只在乎外部评价,我的内在评价体系非常孱弱。)

    重男轻女的家庭极容易产生扶弟魔

    扶弟魔: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用来帮衬娘家的弟弟,甚至结婚以后不顾老公和儿女,不惜把自己的小家掏空,也要让弟弟过得舒服,从弟弟结婚买房到娶媳妇生孩子,甚至弟弟上学、结婚的钱都要承担,就像苏明玉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扶弟魔,苏明玉上学时买本习题册都不让,本来能上清华,妈妈却觉得女孩上个师范好找工作。

    不能忽略的是:妈妈本身也深受重男轻女的毒害,也是被迫成了扶弟魔。比如她的婚姻就是一场交易,因为弟弟的户口被迫嫁给了苏大强,苏明玉就成了这种情况下被毒害的可怜人。

    不幸中的万幸,苏明玉虽然从小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自己却一直不断奋斗,后来事业爱情双丰收,和家人和解。

    苏明玉和樊胜美的家庭有很多相似,同样都是重男轻女,同样都是不公正待遇,樊胜美手里的牌打的稀巴烂,苏明玉一副烂牌打出四个王炸。

    樊胜美延续了妈妈的模式,不断压迫自己补贴哥嫂的生活,而苏明玉没有这么做,苏明玉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妈妈,但不是完全复制。比如有些女孩会成为妈妈的反面,对孩子好和不好是两个极端,我们也有可能用反极端的方式把这个模式传递下去。

    苏明玉就是在用这种反极端的方式延续妈妈的模式,她要证明妈妈是错的,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出色,她每天都很辛苦的承担大量工作。这种反极端的方式给了自己新的可能性,是对童年中的一种升华,从不幸中寻找幸福的路。

    这样的家庭会对长大后的女孩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我们小的时候必须依靠父母生存,依靠他们就必须要让自己有依靠他们的理由,当我们遭受到情感上的忽视时,我们都会倾向于认为这是我的问题,以此来保存父母在心里的形象,每当这样做,自己的需求就会被否定。

    例如:当一个小女孩和弟弟争抢玩具的时候,被父母骂了,她就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错。所以很多女孩长大以后有一种声音还会不断地围绕她们,如果你不把好的东西给哥哥弟弟,那你就是错的。然而就算她不和哥哥弟弟抢,父母也不会特别关爱她,好像那就是她应该做的,所以她心里被父母关注和认可的需求就一直是不被满足的,只有他把家里的好东西都给哥哥弟弟了,才会得到父母的一点点认可。

    一个女孩对哥哥弟弟的付出就相当于是对父母的讨好,只有这样父母才会稍微对她好一点点,成年后还会用讨好父母的方式获得父母的认可。

    所以很多女孩在家里不受重视,哪怕很委屈,还一直会做的比家里的男孩都孝顺,因为她们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方式获得父母的爱,一辈子都在用对父母、对兄弟付出来寻求父母的关注。

    这种死循环如果没有做过深入的自我认识和反思就会伴随终身:越收不到父母的重视就会越讨好来博得父母的认可,还会把这种讨好和需要认可投射在领导以及同事身上,影响工作。

    非常抱歉大家看到我略显沉重的文章,可能连带影响了您的心情。但我非常负责任告诉您: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看见才明白,明白才有新的认知,有了新的认知才会生发新的行动,新的行动才会带来一点一滴的持续改变,持续改变才会带我们去向更美好的生活。

    最后,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选段送给大家: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扶地魔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mp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