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作者还在在“心流”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最优体验的理论。当你处于最优体验时,你会感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
想到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耍到忘记回家吃饭的时间,高中写语文作业(我很喜欢语文)的感受、还有去年有次站在阳光下写主持稿而完全感受不到手提重物时,都是我的心流时刻。我们大家其实都有过这种回过头来发现时间怎么一下这么晚了的感觉吧,这也是典型的心流时刻。
本书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心流带来幸福。
那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感受幸福呢?当我们的欲望会随着获得东西不断膨胀时,当我们越来约不容易满足时,我们的幸福感极低,这是源于我们内在秩序的缺失,情绪的混乱,这种内在的混乱被称为“精神熵”。我们理解了“熵 ”的含义,“精神熵”自然懂了。
关于“熵”,它是来自于物理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词。
在1998年亚马逊致股东信里,贝佐斯说:“我们要反抗熵(We want to fight entropy)。”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物理学家薛定谔说:“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
“通俗来说熵”是度量混乱程度的单位,打个比方一间房间如果没人住的话,它顶多会落满灰尘,但它混乱程度比较低,我们把它叫“熵低”,后来有人搬进来了,房间虽然每天会打扫,但是每次打扫完之后房间都朝变乱的趋势发展,这就是“熵增”的过程。
樊老师说生命现象例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二氧化碳等混乱的物质植物变得有秩序起来,这是熵减,但其实我觉得这只是熵增大周期中的小熵减阶段……
我们于宇宙而言只是万千消息里的一缕,我们的消息传递的中断或者是消失都不能撼动宇宙,但是我们于自己而言却是极具影响力的,我们对自己的观感、对生活的感受,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精神熵的混乱程度与人生痛苦程度成正比。保持精神状态的有序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能否回归当下。
PS:题外话
其实关于熵增定律一直都是争议很大的,它甚至被称为让全宇宙都绝望的定律,我们不能阻断“熵增”但是可以减慢“熵增”的速度,也就是反熵增(熵减),所有生命最终都走向消亡,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努力的生活,这样拼命挣钱,这样甘愿在七情六欲里灼伤混乱着仍要追求着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的整个生命在做反熵增,我们追求的意义,我们的理想、梦想都是为了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感觉,我们不只有生命的长度。
其实“耗散结构”我不是很能理解或许它是一种控制,交换的物质?
“任正非有一段非常生动地比喻:“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
这就是“耗散结构”:想要拥有更好的身材、活得更为长久,我们就用“锻炼”反抗熵增;想要升职加薪、更高的社会地位,我们就用“深度学习”反抗熵增;想要更亲密的关系,我们就用“情话”“礼物”“金钱”来反抗熵增…...
企业也是如此,为了活下去,需要招聘优秀人才、需要实行竞争机制、需要投入技术研究、需要对外企业宣传、需要内部文化建设,等等。”
以上供各位参考,期待与您讨论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