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散文特辑芳草集
李陵、司马迁和苏武的三种人生选择

李陵、司马迁和苏武的三种人生选择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4-01-30 23:25 被阅读0次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赞美的就是李广。李广虽然武艺高强,战功赫赫,他手下的战将一个个晋爵封候,他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一辈子未受任何赏赐,王勃写过这样的诗句,“廉颇易老,李广难封。”

    李陵由李广亲自教习武艺,自幼便以骑射闻名,人皆道其有祖父当年风范。汉武帝天汉二年九月秋,武帝命他担任贰师李广利大军的后勤辎重之职,年近四十、血气方刚的李陵,认为辎重之职太过寒碜,陵恳求武帝让他带一支五千人的小队,配合大军自侧面牵制匈奴大军,以少胜多。获得好大喜功的武帝认可。

    李陵孤军深入敌后一千多里,遇到单于主力先头部队,五千人对三万人,由于战术得当,取得了胜利。考虑到后续有十万大军,李陵率队往来时的方向边打边撤,最后只逃回百多人,大多数人阵亡。李陵因被打昏而被捉,醒来后他心想,或者自刎一死以免受辱,或者表面投降暗中伺机逃脱,再带上一份足以抵过兵败之责的厚礼。思滤再三后,他选择了投降。

    汉武帝得知他投降后,杀掉了他们老母、妻子儿女,甚至于族人都以姓李为耻。相反单于给他宾客礼遇,领穹庐一座、侍者数十。他不愿和汉家为敌,单于也不强求,并把妹妹嫁给他。单于长子左贤王向李陵示好,他俩在切磋骑射和交游中,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种纯粹而强烈的情感,相当于友谊。

    李陵本身不认可自己投降匈奴的行为,但他觉得自己是迫不得已。祖父李广功勋卓著,不仅未得寸功,反被卫青手下羞辱,最后愤而自杀。叔父李敢因父亲惨死而怨恨卫青,只身赴大将军府羞辱之,被大将军的外甥、骠骑将军霍去病,借甘泉宫狩猎之机射杀。自己以五千人杀敌上万人,陷入重围被活捉而投降,一家老小全被杀光。相比之下故国对自己一家的报偿,最无情的批判者也会认可他的迫不得已。

    李陵以为他带兵打仗为的是保卫武帝江山,既然武帝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迫不得已的投降行为无可指责。实际上不管理由多么充分,投降敌人的他就是人生污点,将军不是为一人而战,而是为保家卫国而战,既然选择了当兵,就是选择了卫国职责,可以战死沙场,可以不屈而死,就是不可投降而活。就像选择了当官,就不能想着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官员腐败就是放弃了为官职责,就是选择了向金钱投降。

    司马迁的祖先就是史官,他的父亲更是学问渊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是尽授诸家学说经典,再使其环游海内。这些经历让后来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受益匪浅。父亲的遗嘱就是要儿子编著一部纵贯古今的通史。司马迁任太史公后,大量搜集的史料和宫廷所藏之秘典,着手修史工作。李陵事件发生后,汉武帝大怒,满朝文武都选择明哲保身,没有一人敢说真话。太史公虽位卑言轻,面对皇帝征询时,却立场鲜明地赞赏李陵。

    “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当,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以欺圣上,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而降奴,宜欲置身彼地得当以报汉也……”

    他的话触碰了武帝逆鳞,被施以宫刑。宫刑让男人不再是男人。该刑罚又称腐刑,因创口处散发腐臭,受此刑者称作阉人。士大夫受此刑是最大的耻辱,他本该一死了之,但却忍辱偷生,因为他有未了的心愿,修史之事一直在心中割舍不了,这并不全因父亲一席话,也不是自觉身负修史之使命,是因为他想做这件事情本身,是近似于某种宿命式的因缘,为了这番事业,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自断性命。

    司马迁编写《史记》,不是汉武帝下的任务,也不是太史公的应尽的职责,虽然是他父亲的遗愿,但也不至于让他为此忍辱偷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他是为了自己的执念,为了不让父子两人毕生的心血付诸东流。为了他的未竟的修史事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苏武出使匈奴时被单于扣留在胡地比李陵投降还早一年。苏武本是作为使节被派往匈奴交换俘虏,未料想同行一副使卷入匈奴内斗,导致使节团全体遭到扣押。单于并未下令诛杀,而是以死威逼众人投降。唯有苏武不但不降,还执剑自刺胸口。后被单于流放北海牧羊十九年。

    苏武与李陵是相交二十年的朋友。二人还曾同时担任过侍中。单于派李陵去劝降,只见苏武周身裹着兽皮,脸上胡须蓬乱,似黑熊深居山野之人,在冰冻的大地上挖野鼠充饥而活。苏武知道只要肯向单于表露降服之意,就可以得到重用,脱离这种悲惨处境。他还知道在北海这种处境下,他可能饿死冻死或被野兽吃掉都不为人知,他甚至于心底不再存有生之年回到汉朝的希望,不指望成为人人称颂的英雄。可以他就是坚守自己是汉朝使节的职责,持节不投降。

    苏武坚持对大汉的忠信,守着旌节在旷野中饥寒交迫地生活,将这些常人难以忍受之困苦、潦倒、酷寒、孤独(而且将持续至死)全都付之一笑,这就是他坚守的气节。 饥寒困苦也好,孤独凄惨也罢,还有祖国的冷淡,以及自己苦苦守节终究无人知晓的事实,对苏武而言,皆非足以使他放弃生平忠节的迫不得已,这是他内心坚守的崇高气节。

    如果有这样的气节加持,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陵、司马迁和苏武的三种人生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ro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