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

作者: 醉藤 | 来源:发表于2019-10-16 10:07 被阅读0次
《四世同堂》读后感

记得老舍先生写的《四世同堂》里,瑞全要离家走出北京,那晚他问钱默吟,有什么话需要对他说的吗,老伯伯说:“只有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 !人一灰心便只看见别人的错处,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堕落!”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希望其可以像一盏会走的灯,照亮在黑暗里前行的路人,直至黎明破晓,旭日东升。

《四世同堂》读后感

战争的阴霾下,人人自危。八年的抗日战争,让中国人在极度压抑和恐怖的世界里,度日如年。里面的每个人物性格都很饱满,仿佛从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带有自己的影子。

人还是需要正义感的,邪不胜正,在正胜利的那一天,帮助哪怕是依附邪方甚至中立,都难以有好下场。因为中立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助纣为虐。心存正义,并实行之。浩然正气可以走南闯北,使持有该正气者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战争带给人极大的痛苦,国破家亡,妻离子散,颠沛流离,身首异处;这些在战争里都是常见之景。

面对战争,不同之人会有不同之决择。钱默吟是胡同里最先觉醒的人,所以他活出了骨气,活出了希望。冠晓荷与其妻唯利是图,毫无原则,只认势力甚至不惜残害他人,不得善终。

战争里刀枪无眼,人心惶惶,面对敌人若都是唯唯诺诺,那就永无出头之日。倒不如奋起反抗,同舟共济,团结一致,对付外敌。胜利了,才能是国土的主人。否则被侵略者所控制,那将是毫无自由和温饱可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横尸遍野也是毫不夸张。

人的一生,所到过的地方,所经历的事情和所见到的场景都是有限的。但是有了书籍就不同了。一书一世界,书里的情景,很多都是代表作者所经历或者是熟悉的情景,通过作者的视野,我们可以开阔自身的眼界,了解自己所无知的领域,产生未曾有过的感受和体会。

《四世同堂》读后感

当下的和谐社会,人人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不说堆金积玉,挥金如土,腰缠万贯,但是只要肯努力,勤奋;衣食无忧总是可以的。和书里的缺煤断粮,人人活在恐惧和压抑之下的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

书里的祁老爷爷的曾孙女小妞子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只能咽共和面,她拿水或者汤把它冲下肚里去。共和面里的砂子、谷壳卡在阑尾里,引起了极度疼痛,在几番挣扎和抽搐之下,小妞子离开了人世。我想,这种场景在当时的环境里不会是个例吧。

当下社会来之不易,我们应当思之不易,加以珍惜。

相关文章

  • 盛世团圆

    读完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直在考虑读后感的题目作何。四世同堂,本应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应是纵...

  • 关于《四世同堂》的三重感想

    老舍的《四世同堂》看完已经有几天了,但迟迟没有写读后感。不是这书没有写读后感的意义,而是一时不知从何处写起。 《四...

  • 《四世同堂》(4)

    @汪宁远 《惶惑》读后感 《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曲《惶惑》,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篇部分,描述了“小羊圈”中几大门户在劫难...

  • 读完此书,我只觉得无话可说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读完,我却总也写不出来读后感。 不像沈从文的故事,可以说情感,也不像钱钟书的故事,可以说文笔...

  • 时代!!时代!

    《四世同堂》随想或曰读后感 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倖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

  • 文章被锁定,摸不着头脑

    今天结束了《四世同堂》的阅读并完成了读书笔记,晚上刚敲好了的读后感准备发出去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提示说内容不符合标准...

  • 无语子,刚写的文章又被锁定了

    刚写了篇千字读后感,还是《四世同堂》的,自认为没有什么措辞不当的地方,但当我修改润色,满心欢喜的发布后,又收到一条...

  • 《四世同堂》读后感

    现在想想,脑中能回忆起一座大城市北京(平),一条小小幽深巷子。斗转星移,万物乾坤。作家老舍选择了极具中国特色...

  • 《四世同堂》读后感

    最近差不多都是5点半以前就醒了。 这两天痴迷着看完了《四世同堂》,看到不是很认真,感觉自己是追故事情节去了,没有好...

  • 《四世同堂》读后感

    八年时间,八年侵略,从北平被侵占到解放,四世同堂即是小羊圈的故事,也是一部历史。 看完才明白,四世同堂不是代表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世同堂》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sy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