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注意力
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悟之一。
要掌握注意力,就应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
掌握注意力,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施以非常微妙而细致的影响。
通过阅读培养出来的注意力,是减轻脑力劳动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是对思维施加影响,直观只有在促进思维过程时,才有助于发展和加深注意力。
但是,教师要谨记,直观的目的,绝不是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节课中都固定在直观教具上。课堂上使用直观教具,为的是使学生在认知某个阶段能脱离形象,进而领会概念和理解规律性。
(二)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第一要务是积累,应该一点一滴地积累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第二是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只有真正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且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三)
生理学家伊·彼·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即数学思维),一种是艺术思维(即形象思维)。
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两种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教师应当了解,在每个儿童身上哪一种类型占优势。这对于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极为重要。
儿童的思维也有速度上的区别,也可以说是思考的快慢不同。我们不能把这种思维特点看作是智力发展的反常现象。若是对思维过程明显迟缓的学生产生误解,作出错误的草率结论,很容易会出现令人痛心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