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的痛苦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
叶公子高要被派到齐国去当大使,叶公子高很害怕,就来问孔子,大王派我去齐国当大使,这个任务太重了。“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齐国对待使者虽然很有礼貌,但并不被重视。连一个普通人的意志都难改变,何况一个国家的领袖呢!所以我心里头很害怕。
子尝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老师啊!你平常告诉我的话,凡是做人做事,不管大事小事,“寡不道以欢成”。很少有事情是完全成功,或是高兴圆满的。事情很少能合于一个法则,合于什么法则呢?“欢成”,永远是欢喜快乐的结果,才称为“欢成”。
所以人世间,做人做事之难,“事若不成”,事情如果不成功,大家都不好,“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有时候国家的大事成功了,你觉得当时非常辉煌,但在历史上可能是一个很糟的事,有阴阳之患,在冥冥天道中,会受很坏的果报,或遭到四周其他人的妒忌。“若成若不成”,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如果能做到没有后患的话,只有最高道德得道的人,才能做得到。
一段是拿历史故事,说明人生入世的道理。凡事不管大小,朋友之间,做人做事之间,很少有圆满成功的,或是很痛苦的成功,“寡不道以欢成”,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第三句“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这是入世的名言,这也就是人间世。
天下两件大事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我只想生活简朴清淡,并不想火烧得那么热,烧冷灶都不要紧,只想清净,不求名,不求利。上午发表了这个命令,急得我肝火发了,心里忧愁得发热又发冷,好像吃了冰块一样。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还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我自己先就生病了,已有阴阳之患;万一我这次任务完成不了,“必有人道之患”,国内有人会对付我。我觉得挑不起这个担子,任务太重了。老师啊!求求你,告诉我怎么办啊!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天地间有两条大戒律,都要遵守。“其一命也;其一义也。”第一条大戒,认命了,知道天命。包括算八字那个命,也包括人生的价值。第二条戒是义,所谓义所当为,包括两个义:一是合于真理的,哪怕这个头掉下来,都不回头看一眼的,只要合理的就要去做。第二个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义。
“子之爱亲也,命也”,儿女爱父母是天性;是命;“不可解于心”,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意思。“臣之事君,义也”,对于帝王要尽忠,“无适而非君也”,我们生在这个世界,生在国家土地上,整个国家就是我,任何地方都是我的国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你逃避不了的!“是之谓大戒”,这两条是大戒。
忠与孝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一个孝子爱自己父母,不等时间、空间,环境,只是尽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孝顺。为国家尽忠呢,不管是什么任务,就要听命,都要做到,这就是尽忠于职务。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所以你要明心见性,你了解了人生的价值,对于自己心性之道懂了,那么“哀乐不易施乎前”,也没有什么叫悲哀,什么叫痛苦,也没有什么叫快乐,人生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了,不因环境因素而影响你的心情,这就是真理。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明知道无可奈何,但安之若命,必须要这样子做,这就是道德。
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一个为天下、国家担任公职的,有时候的任务,因为不得已,不得不做,把自己生命身体,都奉献出去了。这就是担任国家公职的人,应当有的态度。在这个真理原则之下,哪有时间让你贪生怕死!你就赶快去吧!
外交政治哲学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与邻近的国家相交,处处要讲忠实信用。“相靡”是指私人相处非常好,在公事上,彼此也比较能够坦诚,远交呢?“则必忠之以言”,诚意地劝告,但必须对自己所言有信用。“言必或传之”,这句话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把元首的意旨传达到,但是有些时候就不能讲了。“或传之”,讲话特别小心,要权衡得失。
“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给两家调和事情,在中间传话,太难了。两怒,两怒之言不能传。两喜之言也不能传,两方过分的希望和要求,明知办不到,也不能传,因为中间的裁定非常难。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两边光说好话就过分了。“两喜必多溢美之言”,过分吹捧人的话,将来不兑现,那是要命的。“两怒必多溢恶之言”,两边相互讨厌的心理也不能表达,即使稍有表达,对于外交上都有绝对的妨碍。总之,当外交官在中间传话,不能“溢”出事实。
总之,过分的话,你打了一点妄语,别人就不会相信了。如果别人不相信你的话,首先倒霉的是中间当外交官传话的人。
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所以我们上古文化格言说的:“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所以,外交官传达两方面意见的时候,脑子要很快地整理内容,做翻译官也是一样,“传其常情”,很正规,很平常;“无传其溢言”,过分的话不能说,好坏都不能加一点。“则几乎全”,能够做到这样,可以保全自己,也可以完成了这个使命。
阳谋 阴谋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
以智慧来斗力,开始的时候是阳面的,是正面的意图;但是必然会走到阴谋,大至则多奇巧”,用谋略斗智,挖空心思整人,最后害了人家,自己还在那里偷笑呢,越聪明的人,鬼心思越多,最后总是害了自己。所以人不可以走阴柔的路,还是要走阳的道路才是。
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
开始以礼貌饮酒,“始乎治”,很有节制,“常卒乎乱”,最后是乱得一塌糊涂;所以酒肉朋友不能交,就是这个道理。喝酒的人“大至则多奇乐”,喝得好高兴,越喝越高兴,进入了疯狂的状态。疯狂叫做奇乐。
换句话说,人生的境界,第一不能玩巧,第二不能玩奇乐,你自己认为很得意很高兴,哼!乐极生悲!“凡事亦然”,这个不但是外交官应该注意的,平常做人做事都是这个原则。
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人与人之间做朋友,开始好得很啊!彼此能互相原谅。后来啊!认为你最美丽最漂亮的都不对了,想起来就讨厌。开始是多种原谅,最后是多种鄙视。做事情也这样,刚开始都没有关系,随便你怎么做都可以,最后啊,任务越来越艰难,“其将毕也必巨”,快做完的时候,更加艰难,这就是人生。
祸从口出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言者,风波也”,一个人讲话要特别注意,有时一句话是两面刀,害自己也害别人。“行者”,这个行为,“实丧也”,这个行动错了,结果不对,立刻就出问题,马上有果报的。
“夫风波易以动”,是讲动态,风一吹,波浪就起来。“实丧易以危”,行动错了是很危险的,所以要懂得《易经》所讲人生的境界,只有四种,就是“吉凶晦吝,生乎动者也”。只要一动,讲一句话就是动,做一件事、一个行为就是动;动的里头,四分之三的情况都不好,其余四分之一的吉,也是没有把握的,所以“动辄得咎”。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一个人为什么会愤怒、发脾气?人的心地本来都是很平静的,只因某一句话没有说对,“忿设无由”,没有来由地挑动了心理的愤怒。为什么挑动呢?“巧言偏辞”。智慧高的人,不愿听巧言,所以不要巧言,不要施巧!“巧言偏辞”的偏,就是过分,过分恭维也不对,过分批评也不对,所以巧言偏辞会引起别人的忿怒。
有善心 不刻薄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一个动物死的时候,不管什么声音乱叫,“气息”,那个“呃呃”就“茀然”, “并生心厉”,临死时候的那个心念,那个愤怒的一念,变成了厉鬼,凶极了!
为什么讲这一段呢?就是说一个人,你无理地逼迫别人,欺负弱小的人,那个受欺负者,没有办法抗拒,这条命已经被你控制了,临死的时候生起了嗔恨心,变成厉鬼,要你的命。
“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个人不要刻薄,如果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太严格,或者要求别人太严格,就是“克核太至”。做人刻薄多疑就完了,那就是克核太至。多疑刻薄太过的人,“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就变成了心理变态了,心思就怪。“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由于自己克核太至,莫名其妙地变成不正常心理,这种变态心理的结果就难说了。
不迁怒 不二过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无迁令”,就是上面给你的命令要照办。“无劝成”,不要勉强人家成功,要求人家去办成功,而不要求自己,这是“过度益也”,都是太过度了。所以“迁令劝成殆事”,这两点是千万不能犯的错,“殆”是危险,如果又迁令又劝成,做事情就危险了。“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成就好的事情,不是短时能够做到的;坏的事情容易成就,但是一旦成就了,就来不及改正了。这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要慎重地考虑。
“且夫乘物以游心”,有修养的有道之士,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保持一个超然的观念,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抱着一种游戏人间的心情去做事。所谓游戏不是吊儿郎当,是自己非常清醒,心情非常解脱,不要被物质所累,该做就做了,也就是佛学所谓的解脱,那样才是“乘物以游心”。
“命之所在,义之所在,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下面“以养中”,这个中是指内心的道,自己的修道。他说天地之间的两大戒,一是命,二是义,这个人生的价值和任务都做到了,就是自己内心的道,也就是“养中”。
“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这三句连起来,简单地说,是说人生的行为,能做到认识天命的必然和自然如此的原理,尽其在我地做所当为地去做到,并非是为了现在或后世将来的好果报;只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但是说容易,真懂得,真明白,真做到,就太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