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 文
琰在三人行的群里分享了一篇鸡汤——你把结婚看的那么重,还怎么好好谈恋爱。大意是不要在乎年龄,在乎当下的感受,别管太多的以后,三十岁也有三十岁恋爱的精彩和美好,结婚不要算作恋爱的前提条件。这算是一篇激人向上活在当下的鸡汤,尤其是对大龄未婚,有着各种顾虑的青年。
作为大龄未婚女青年,又经历过一场叫做过年的劫。按理这样的鸡汤灌下来,多少要有些醍醐的效果,我大概是例外。整个人生的长度附以现在及未来可预见的医疗水平,七八十载稀松平常,若再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往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目前的经历,都不够人生故事的开篇。可就在这个开篇中,因为未婚,年龄都不自觉变大。同样年纪的人,一个未婚,一个已婚,对未婚的评价是:这么大年纪了还单着啊!对已婚的评价则是:哎呀,这么年轻就结婚啦!如要是这位发表评论的人存在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会加:你看看你的同龄人,哪个不是成家了!
在这场刚过去不久的年劫中,很多人不可避免接收到各种激励。朋友的惺惺相惜,长辈的衷心祈愿,还有一大片吃瓜群众拭目以待。而关于结婚,我们的观点和立场却是很不相干。作为当事人,以为这是人生历程中应该体验的经历,与合适的人在一个时间相遇相知然后定下契约。旁观的人以为,结婚是因为到了年纪,因为要传宗接代,因为不能给父母给家族丢脸,因为别人都结婚了,因为看你一个人孤单,可怜,因为很多的外在现实问题。好像是只要办了这件事,整个人生便算是圆满了。
我妈说大家都是这样,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二十八九岁还不结婚生子像话嚒?像话?!她一边织毛衣,一边拿眼神戳我们姐弟俩。手上的毛衣是小孩穿的,几年前她就开始给小孩织毛衣,各种款式很可爱。她说,趁眼睛还看得见多织几件,趁年轻还能带孩子,你们赶紧结婚生子啊!说完会狠狠地戳几针,算是对我们沉默的抗议。
在我妈看来,结婚和恋爱的关系不是很大,和生子的关系才是关键。恋爱和结婚的关系却又很大,只要我们稍微有风吹草动她就可以自己脑补到结婚生子,吵着要尽快过礼,订下来,好像下一秒就会飞掉。我妈是明智的,她儿子几次坠入爱河都是短暂的,短暂到不及她准备礼金。她对年轻人在爱情和婚姻上的表现也有很大的意见,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和大方勤快又实在的姑娘不对眼,而那些明明一开始对眼了在一起的姑娘却连几个月都谈不下。她说搞不懂那些吵吵闹闹地小辈,动不动就要离婚,现在人离婚就跟打牌散伙一样,闹两下就不玩了撤桌子各回各家。她说要是按村里原来的规矩就好,村里二伯很同意奶奶说的让他家小花给奶奶当孙媳妇,按原来的规矩小花就算是她的准儿媳了。可小花不听她爸的,不给奶奶当孙媳妇,自然就不给我妈当儿媳。
偶尔我打电话回去闲聊,她总会有办法扯到我们的终身大事。小花是不是和你一样,思想复杂?你们书读多了的人就是复杂,小花也在外面读了好几年书。她总是说,不懂结婚为什么想那么复杂。可我试着跟她解释我并没有复杂,只是还有些期待,希望能遇见个可以说上很多话的人,被她那句就你话多给生生地憋住。
和朋友说到催婚话题上时,大家都无奈,除了沉默也给不出更好地策略。我们当中有些人很幸运,在什么都不懂但又像是什么都懂的年纪遇见了个人,嘻嘻哈哈在适婚年龄与对方定下了契约,再以传统的形式昭告天下。剩下那些,在父母眼里几乎全算在了不幸的行列里,小山城,无论儿时的玩伴还是中学时代甚至现如今的小伙伴,多少都在父母那里备着案。以我妈的忘性有时都要怀疑她是不是备着个小本子,一个个数过来,有时候听着都要忍不住发笑。关系好一些常在家来往的,逮到机会甚至她都要教育一番。她也有她的联盟,家中有适婚未婚孩子的大姐阿姨们最容易共鸣,偶尔也会听到她念叨哪家阿姨的孩子和父母争辩说出了什么话来,多数时候别家阿姨孩子没有结婚会给她一个不落单,有伙伴的感觉,他们之间相互慰藉,有时也相互介绍资源,但最终还是解决不了他们的担忧。新闻里每每爆出男女适婚比例都能引起他们的恐慌,比身在比例中的我们还忧心,各种担忧积在一起的时候,会引起他们人生的挫败感,同样是为人父母,有些人儿女承膝,子孙满堂,自己却还是个讨生的老人,这种感觉一旦扩散,家中就会有几日不安宁。尚有些高知老人对子女催婚,那一贯简单平凡的母亲怎么不会忧心,急了,就把所有的原因归于自己,怪自己命不好,自己不幸所以儿女才寻不定终身,被剩下的不幸也在拉锯中放大。
和父母迂回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对寻找另一半自暴自弃,只是一些人较容易寻得,总有些人行动得慢一些,可一旦附上催婚的节奏,就也乱了,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所以,那样的文章会被转发,是想为那慢而乱了的节奏找个原因吧。难道不把结婚看的那么重,就能好好谈恋爱?谈恋爱和结婚不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吗?我谈恋爱少,你们不要骗我,还带上骗我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