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书评读书
当我们芳华不再,心中却只剩芳华

当我们芳华不再,心中却只剩芳华

作者: 山村静听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09:14 被阅读28次

或许青春的故事我们看过太多,大多都是不断地重复别人的故事,但对于每个独特的个体,青春留给我们的却是永恒的烙印。在我的青春里,我甚至不敢太重的呼吸,生怕搅扰了这不可回溯的美好。

当我骑着自行车在家乡河堤的公路上行进时,两岸的大树绿植倒映在清澈的河面,白浪翻滚,鸟儿在林间轻快地飞舞、歌唱。我迎着风,行进在那条铺满砖渣的河堤公路上,那条笔直的、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公路,是通向我求学的那所学校的路。那个时候的我总是在想,在不远的远处,有我美好的梦想和生活。

但我终究没有在这所学校顺利地熬到毕业,因家庭突遭变故,我以优异的成绩辍学,并迅速随着南下的人流,忙碌在简单而又繁重的劳动中,成了一名打工者,一名外来民工。

回首往事,似乎从这以后的生活,都并不是我的,我只不过是麻木地活着,活到了今天。但当我手捧着严歌苓的这本《芳华》,许多往事在心海兀自波光粼粼的闪现,勾起了我从来都不曾碰触的青春心事。

严歌苓,你是不是同我一样,在青春里曾有过许多的得意、许多的忧伤,甚至――许多遗憾?你作为中国著名的小说家,电影编剧,创作过多部名声斐然的作品,并在两岸三地和美国获得过几十项关于文学方面的奖项,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出版,你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否也与你的青春故事有关?

显然,我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芳华》这本作品打动的人。这部作品被冯小刚搬上荧幕之后,曾感动过无数像你我一样平凡普通的人,也使关于青春的话题长久地盘踞在网络热议话题的榜首。

上一代人的青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回响。这本书讲述了一群住在红楼里的文工团少年,那些热火朝天的运动和那些浅浅的少年心事。在一个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时代,对人性中的那些“缺点”,人们被要求做到零容忍,压制人作为“人”本能的欲望。空前的批判与表彰,迅速把人分化为好人与坏人两个极端。在这本书里,主人公刘峰就分别经历了这两种极端。

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本书里,去感受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一群最初从家里走出来的稚嫩少年,在军中文工团的集体生活,以及这短暂的军中生活对他们人生造成的深远影响。

1、红楼里的“活雷锋”

在红楼里的文工团,舞蹈队有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刘峰,他相貌平平,个子不高,他不仅为人随和,生活自律,而且心灵手巧,乐于助人。在这个破旧的红楼里,到处留着刘峰的痕迹,刘峰的瓦匠木匠手艺把一座三层的危楼当成个巨大的裂缝鸡蛋一样小心捧着,让住在红楼里的这些钉子户安然无恙地在这里住了十多年。

不管哪儿有东西需要敲敲打打、修理改善,哪里就有刘峰。连女兵澡堂里的挂衣架歪了,刘峰都会被请进去敲打。他木匠瓦匠铁匠、电工烹饪几乎无所不会。他个自知不重要的人,却用无数件不重要的事凑成对大家的重要。

他帮助红楼隔壁巷子里独自生活、行动不便的大男孩担水,他为到公社偷刨红苕的老大娘解围,他似乎理解所有人的苦处,总是以朴实豁达的行为和言语宽慰别人。但大家只是理所当然的享受他的好,对他并不是特别待见。

大家跟刘峰真正熟识,是在他当上毯子功教员之后。文工团的女兵们每天最痛苦的时间不是早上跑操,不是晚上政治学习,也不是下午听传达文件,而是每天上午七点的毯子功课。

这群女兵最大的十七,最小的十二,排成一队有七八米长,毯子功一个半小时,她们一个个由刘峰抄起腰腿,翻“前桥”、 “后桥”、“蛮子”、“跳板蛮子”。尤其“跳板蛮子”,刘峰得在空中接住她们,再把她们好好搁在地上。她们恨毯子功,给跳板弹几米高再一个跟头翻下来,整个人经过刹那的恐怖休克,都不知道怎么落了地。因此只要刘峰提醒一句:“腰里使劲儿,啊。”她们就会给刘峰白眼,越发不使劲,全由他搬运。

一个半小时毯子功功课,刘峰等于干一份额外码头搬运工,把她们一个个掀起来,在空中调个过儿,再放到地上,还需要轻搬轻放。最初他之所以摊上这份搬运工,就是因为没人愿意搬运她们。

大家停止给刘峰白眼,是他当选全军学雷锋标兵的时候。那时候掀起学雷锋热潮,总是傻乎乎的刘峰理所当然地当选为了学雷锋的标兵。刘峰到处戴着红花参加表彰大会,还作为军区代表选送去北京参加全军学雷锋标兵大会。当他从北京参会归来时,红楼里的每个人都对刘峰投来羡慕的眼光,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崇拜起来。

2、“活雷锋”的爱情,成了严重的“触摸事件”

但刘峰从北京归来后,又每天做着以前的平凡小事,一如既往地搬运着这些女兵,并未因此骄傲起来。至于那些表彰,在他看来似乎只是完成领导交给他的任务。虽然他本性如此谦和,但坏事情还是来了,他爱上了声乐队的林丁丁。说起来这份爱来得荒唐,却也真挚无比。

在一次舞蹈队给声乐队上形体课的集训中,那天刚好轮到刘峰。当林丁丁冲着刘峰的喉结扬起腿时,却始终达不到标准,他不明所以,连续叫了几声“使点儿劲!”、“认真点儿!”林丁丁又是一腿,只踢到他肚脐高度,可就是这一下,有一个东西从她灯笼裤管里发射出来,直飞向刘峰,落在他两只黑面白底的士兵布鞋之间。那是半截被血泡糟的卫生纸,林丁丁满脸通红,捡起那个东西就一路哭着飞奔着跑走了。

谁都能想到从林丁丁裤管里飞出的是个什么东西,或许正是这个偶然事件使刘峰对林丁丁的感情开始萌芽,生根。后来,在很多个不用练功不用表演的白天或晚上,刘峰总会到林丁丁所在的宿舍,支上一口漆黑烂炭的小铁锅,为她们做油炸的甜饼。在吃相对匮乏的年代,这无疑是上好的美味。

林丁丁和同宿舍萧穗子、郝淑雯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味,却天真地以为,刘峰的这种形为只是他一以贯之的好,并没有其他的因素,虽然与她同宿舍的另两位不见得这么认为。

林丁丁的天真,让她大错特错。当刘峰等到她的入党申请通过,以为可以大胆放心地向她表白时,她却完全不明白状况,一下子被吓懵了,无来由地哭了起来。刘峰只是想为她拭泪,安慰她,便扶住了她后背,碰到了他的脊骨,林丁丁突然大喊了一声:“救命啊!”

刘峰全然没想到林丁丁竟会是这样的反应,还来不及后悔,刘峰就断送了所有的希望和前程。因为有人听到了这一声呼喊,并看到了哭泣着跑开的丁丁。组织马上派人严查,誓死要纠出这个隐藏在文工团,作风败坏至极的人。

在事情败露后,林丁丁也曾誓死不松口,她不想出卖刘峰。她知道出卖刘峰,将意味着什么。但林丁丁终究经不住领导软硬兼施地拷问,最后还是招了。

这就是所谓的“触摸事件”,事件爆发后,刘峰成了最典型的反面教材,成了全文工团声讨的对家。一个个得到过刘峰帮助过的人,都站在演讲台上义正言辞的、慷慨激昂的数落着刘峰的不堪,俨然一个个道貌岸然的正义人士。

很快,处置刘峰的文件下来了:党内严重警告,下放伐木连当兵。

3、在人生的低谷,有一种爱默默生长

在刘峰被爱情绊倒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一直在远处凝望,默默地爱着他。这个人就是被文工团全体都讨厌的何小曼。

何小曼的父亲是个文人,在她四岁的时侯,父亲被打成了右倾分子,自杀了。父亲死后,母亲带着何小曼嫁给了一位南下的老干部,这位老干部与父亲完全不同,他是一个粗俗的武人,征服是他贯常的手段。母亲在这个家里低眉顺眼,生下弟弟妹妹之后,何小曼显得更加多余。少了她,这个家才是完美。面对凶狠的继父、变形的母亲和敌视的弟妹,何小曼活着就是一种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何小曼决定想办法从这个家里离开。她在各种文艺兵的招生处报名,考砸一次就再报一次,她不屈不挠,终于在她报名的第十一个招生办――在那栋红楼,她被成功招收。

当时红楼里正需要一个个子小小,会翻跟头的女孩。何小曼会翻各种跟头,她擅长翻跟头与她不怕死、不惜痛有关,反正她没人疼,摔死了倒好。何小曼住进了红楼,依然不讨人喜欢。

初进红楼的几天,何小曼从来不摘军帽,连晚上睡觉也戴在头上,可没人知道她不摘军帽是因为她为了保住妈妈为她编的辫子,这对于一直被妈妈忽略的她来说是多么难得。再就是她像迷恋毒药一样迷恋着发烧,她迷恋发烧,是因为她曾在某次发烧时被妈妈当作自己真正的孩子搂在怀中,享受过片刻的温存。

她的奇怪之处不仅限于此,比如她吃饭吃到一半藏起来,躲着人再吃另一半;一块很小的元宵馅她会舔舔又包起来,等熄了灯接着舔。这些小毛病并没有让女兵们真正讨厌她,真正让何小曼被集体歧视的是“乳罩事件”。

一天,这群小兵发现一个在两个半圆凹陷里填塞了黄颜色海绵的乳罩,竟毫无廉耻地挂在晾衣绳上在大风中独舞。后来经大家偷偷盯梢站岗,发现这个乳罩的主人就是何小曼。

女兵们对何小曼的歧视很快蔓延,不久男兵们就受了传染。在非人酷暑,本来就喜欢出汗的何小曼满身油汪汪的,像一个融化的蜡人。大家一起排练新舞蹈,舞蹈的高潮是所有男舞者把女舞者托举起来,女舞者一腿跪在男舞者的肩膀上,另一条腿伸向空中。她的男舞伴在排练时拒绝托举她,并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她整个都是馊的!”

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自己舞伴这样作践,对一个女孩子来说该是多么难堪呐!这个时候是刘锋从队伍中走了出来,站到何小曼身边,说:“我来托举她吧。”尴尬才被化解。

这次托举,刘峰的两只手掌触碰到何小曼的身体、何小曼的腰,何小曼对刘峰是感激的。刘峰的触碰是轻柔的,是抚慰的,是知道受伤者疼痛的,是借着公家触碰输送了私人同情的,因此也就绝不只是一个舞蹈的规定动作。刘峰给何小曼的,超出了规定动作许多许多。他把她搂抱起来,把她放置在肩膀上,这世界上,只有她的亲父亲那样扛过她。

何小曼从来不曾奢望可以真正靠近刘峰,但“触摸事件”发生后,她觉得自己与刘峰站在了同一个层次,可以坦然的面对他了。在刘峰下连队的前一天晚上,何小曼去刘峰的宿舍登门造访。她想陪伴刘峰,想对他说些感谢的话,也希望能给被批判的刘峰一些安慰。

何小曼活了二十岁,一路受伤至今,她明白受伤的人是多么需要陪伴和慰藉。那个告别的夜晚,何小曼是爱刘峰的。不,或许何小曼早就爱上了刘峰,在刘峰第一次对她伸出托举之手时。

4、青春的故事延续一生

在刘峰下放到连队当伐木工的第二年秋天,何小曼也因装病被发现而下放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洗衣工。何小曼的运气还不算太差,她洗了一个月的脓血绷带后,就被调到了护训班,做了一名护士。在这里,何小曼还和一名她护理过的战地排长结了婚。

如果不是发生中越边境冲突,何小曼这样过下去也不错,至少不用再面对冷漠与歧视。然而战争爆发,她和刘峰都卷了进去,上了前线。刘峰在这场战争中捡回一条命,却也失了一支胳膊,医院为他装上了假肢;何小曼的排长丈夫死在了战场上,再也没有回来;何小曼作为战地护士亲眼目睹了一排排鲜活的生命瞬间倒下,她在停满了尸体的广场清点人数核对名单时,情神开始恍惚了。

从战场上侥幸活着回来的刘峰和小曼,成了报纸争相报道的英雄,被请到各处去演讲,被前所未有的热情包围着。刘峰经历过荣辱,对这一切早已看淡,但一直活在底层的小曼少有这样耀眼的光芒,她每天被人簇拥着、崇拜着。这样的热闹,让她依稀想起了父亲去世前的情景,这与当初是何其相似,小曼愈加恍惚了。

在人们对英雄的过分吹捧中,小曼精神渐渐失常了。她被安排在精神病院住了三年,其间刘峰曾去看过她两次,还与她拍下一张合影作纪念。这一切,在病中的小曼完全不记得。

病愈后的小曼去找过刘峰,刘峰写信告诉小曼,他转业回了老家,在梆子剧团看大门,与一名汽车售票员刚刚结婚。

随着改革开放,刘峰后来在老战友的建议下,去南方闯荡,在海口以贩卖盗版书为生。小曼去海口看刘峰,得知他的妻子给他留下了一个女儿,跟人跑了。刘峰在海边的棚户区与一个叫小惠的发廊女同居。

他们再次相聚是在北京。刘峰与发廊女分手后,投靠了在北京的侄子,他的公司里打杂。小曼来到北京是因为在美国的堂叔女儿,看小曼做过几年护士,让她照顾从美国患病归来在北京医治的堂叔。五年后,堂叔死了,堂叔的女儿就让小曼免费在北京这套房子里住了下来。

当刘峰患了肠癌,在侄子的公司退体后,刘峰在机场辅路外租了一间民房。小曼知道后,为方便刘峰在城里治病,就邀请刘峰治疗期间住在她那里,让她照顾他。就这样,小曼照顾着生病的刘峰,陪伴着他,直到去世。

解读

三十多年来,小曼一直追随着刘峰,刘峰多多少少是明白小曼的心思的。但刘峰不敢接受小曼就要满溢的爱,他明白,他的爱早已在爱林丁丁时就用光了。

刘峰能与汽车售票员结婚,与发廊女同居,是因为她们给刘峰带来的不是爱,而是需要。汽车售票员到了结婚的年龄,她需要找个人结婚,发廊女他乡异地为了金钱拉客,她需要找个依靠,可以相互取暖,这些是当时的刘峰同样需要的,所以目标一致,刘峰接受了她们。

而小曼给刘峰带来的是爱,刘峰无法接受。他的爱在那幢红楼里,早已揉进了一个个的甜饼里,全部给了林丁丁。虽然林丁丁没有尝出其中的味道,虽然林丁丁一声救命的呼喊破碎了刘峰所有的幻想,但刘峰的爱已在林丁丁一声救命的呼喊中消失殆尽,他又能拿什么来应付小曼满满的爱意?

刘峰不习惯做个现成的享受者,毫无愧疚地消受这份的爱。这不仅对小曼是一种伤害,更是对爱的玷污。所以,刘峰一次次推开了走向他的小曼。

虽然在生命终结的前夕,刘峰默许了小曼的照顾与陪伴,但这种照顾与陪伴是与爱无关的,只是两个老朋友的相知相惜。因此,他们在一起选择了以朋友的身份,而非夫妻的名义。

一生似乎看起来很长,其实重要的就那么几年。以后的人生,只不过是为那几年留下注脚。

当你芳华不再,就会明白我们的生命中只剩下芳华。当你离开世界时,唯一记得的也只有芳华。你以为人生会有很多次重来,只不过是因为太年轻。

相关文章

  • 当我们芳华不再,心中却只剩芳华

    或许青春的故事我们看过太多,大多都是不断地重复别人的故事,但对于每个独特的个体,青春留给我们的却是永恒的烙印。在我...

  • 当芳华不再

    当芳华已逝,除了逐渐老去的面容、逐渐增加的人生阅历,还能留下什么?一份难能可贵的友情、一种对至真、至善人性的坚守、...

  • 芳华

    芳华 我的芳华还在,你的芳华还在路上,她们的芳华已逝。岁月不曾给我们靓丽的颜色,留下的只剩落寞。人们一旦发现...

  • 2018-08-05

    何为芳华 芳华是青春, 是理想, 是热爱, 是追求。 当青春不再, 当理想逝去, 但热爱还在, 追求还在。 和一群...

  • 《芳华》不再曾芳华

    严歌苓的《芳华》,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我们去读,只是体会那个时代里的人们经历的事所反映出的人性。 我也只来说说,...

  • 抱团成长,不负芳华一一省级乡村名师研修能力提升培训暨名师工作室建

    何为芳华 芳华是青春, 是理想,是热爱,是追求。 当青春不再, 当理想逝去, 但热爱还在, 追求还在, 和一群志同...

  • 《芳华》:我们都将老去,最终芳华不再

    在生命变换的时光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神偷。 我们终会老去,都将芳华不再。且行且珍惜,便是最好。 01.年轻,我们...

  • 芳华不再

    看完电影《芳华》,发了个朋友圈,引发很多朋友的留言,也就此展开了讨论,这是那一代人的故事,他们经历了那个时代的阵痛...

  • 芳华不再

    一个怕被边缘化用力善待讨好每个人的人,一个出生低在尘埃里却倔强特立独行的人,经历了什么?活雷锋被栽赃人设崩塌瞬间跌...

  • 芳华不再

    生命短暂,如同季节来不及将春天的婀娜尽情展示,早已来到如火如荼的盛夏,那份焦躁让你只想拥有清凉,转而瞬间又到了只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芳华不再,心中却只剩芳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ye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