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这个词,虽然已经被用滥了,但我还是很喜欢。
所谓生活的仪式感,在我的理解中,就是通过认真而庄重的态度,让每一件小事都值得纪念。
由于工作性质,我的生活十分简单。读书写作、学习思考,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在意的事。
但这样散漫而随心的日子持续久了,就会有种莫名的不安。感觉自己趋向于懒散萎靡,缺乏斗志。
每当这时我便知道,应该开始计划一次新的旅行了。
很多年前,陈绮贞唱了一首《旅行的意义》。然后,文青们都开始思索一个问题——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将旅行看作一场修行,用苦行僧的精神,将穷游进行到底。
也有人把旅行视为一种身心的放松,品美食,饮美酒,看美景,享受悠闲舒适的假期。
(据说,“修行派”和“休闲派”之间,其实是互相鄙视的……)
而我并不属于以上两者。
旅行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恢复认真而郑重的态度,找回生活的仪式感。
每次出行之前,我都会提前几天开始准备,精心挑选目的地,做足交通食宿等方方面面的攻略,列出细致的清单,准备衣服、备品和行李。
这些工作,会让我早早进入充满期待的兴奋状态,整个人都像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我几乎不会独自旅行。只要走出城市的范围,基本都是和家人一起,与朋友同行都很少,最好的旅伴是我表妹。
并非害怕旅途寂寞,只是觉得时光可贵,一个人度过太奢侈。而且,路上的美食一个人吃不过瘾,优雅的民宿一个人住太贵,有人分享和分担,总是更愉快的。
所以,修行离我太遥远,休闲更谈不上。因为要负责全部行程的所有细节,还要努力拍照取景,寻找写作的思路,每次都会累个半死,却又乐此不疲。
旅行的另一个意义,似乎是为了让同行的家人获得更愉快的体验,看他们开心满足,所有的时间和花费也就更加值得。
我的旅行,真的很世俗,一点也不清新脱俗。
然而,在这世俗的旅途中,只要用心去感受,同样可以发现许多细致入微的美。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的目的地往往都是国内最寻常的景点,难免人潮拥挤。
无论摄影还是单纯欣赏,想找到满意的画面,都要苦苦寻觅。但如果因此而懊恼,却实在没有必要。
这时,我会选择将目光投向那些美好的细节。
比如民宿院子里的青竹和秋千,比如咖啡馆楼上的屋顶花园,比如躺在路边晒太阳的猫咪,比如在老宅的屋檐下听一场雨。
我喜欢那些唯美而有故事的民宿,尤其是一些设计师的品牌。我会认真了解他们改建的历史和装饰的思路,让每一次旅途的短暂停留,都成为一个审美和文化修习的过程。
旅行中所见所闻的美,会积累成一种思维方式,映射在朝朝暮暮的日常中,将平凡的岁月点缀得温柔而惊喜。
我们常常说要寻找诗和远方。其实,有一种远方和诗意,就藏每个人的心里,藏在那些充满仪式感的生活细节中。
当内心因懒散和忙碌而渐渐麻木时,一次旅行,就能帮我重新回到最理想的状态——
积极认真,灵心善感,珍爱我所拥有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