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还是法度?
洛阳平定后,刘秀派御史杜诗,安抚洛阳人民,禁止军士侵扰百姓。将军萧广,纵兵为虐,杜诗数次警告,萧广阳奉阴违,纵兵如故。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9542/3f81b52f00bb154f.jpg)
杜诗出示诏谕,将萧广格杀,然后具状汇报给刘秀。刘秀嘉奖杜诗除害,特别召见,并赐给杜诗汉朝王公出巡才能用的斧钺。
有人说,刘秀很会用人,也有人说如果纵容这种情况,将来下属都是会先斩后奏,你无法控制。如果你是领导,你这个事情该怎么处理?是授权充分信任?还是事前事后必须向你汇报,才能行动?个人认为这是用人的典范,值得学习,为什么呢?
如果从人(人情)和法(法度)两方面来看,用人分为四种情况:有人有法(考虑人情和法度)、有人无法(考虑人情,但忽视法度)、无人有法(不考虑人情,但重视法度)、无人无法(既不考虑人情,也不考虑法度)。
杜诗和萧广的案例属于有人有法的情况,而在人情和法度关系上,是法度大于人情。为什么呢?
首先法度是“安抚洛阳人民,禁止军士侵扰百姓”,而杜诗是执行该法度的御史,也就是杜诗代表的是刘秀。所以这样的法度代表高层意志。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9542/a80002b45d318932.jpg)
其次在这个案例中,也适度地考虑了人情,杜诗曾“数次警告萧广”,但萧广“阴奉阳违,纵兵如故”。所以人情在这个案例中做得也比较到位了,这一点比包拯怒铡陈世美一案的人情是要到位的。
当时的情形,法度大于人情,稳定首都洛阳的局势是大计,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后面的城市都会以洛阳为参考,纵兵如故,刘秀政权就很难得到稳固了。
所以刘秀在这一点上,清楚地认识到局势的关键,并用有人有法的方式很好地达成管理目标。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用人的艺术,是管理者学习的典范。
请思考:我们说用人分为四种情况:有人有法(考虑人情和法度)、有人无法(考虑人情,但忽视法度)、无人有法(不考虑人情,但重视法度)、无人无法(既不考虑人情,也不考虑法度)。有人有法就一定好吗?请试举一个反例。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