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注疏简稿
对楞严经做过阐述。主要有贤首宗(即华严宗),法华宗(天台宗) 禅宗。
直到明朝交光大师《楞严正脉》出世,楞严真正奥义方才彰显。
唐代(基本遗失)
【贤首】崇福寺惟悫法师疏。悫公于至德初年。得房相家笔受经函。发愿撰疏。计十一年始下笔。勒成三卷。目为玄赞(起名为楞严玄赞,已经失传)。(这是第一个注解楞严经的)。
永明宗镜(永明延寿大师宗镜录中说)。引悫公论楞严六十圣位。深契华严圆融法界之旨。
人知长水释楞严用华严宗旨(宋贤首宗长水子璇大师,华严宗六祖之一)。而不知其原本于悫公也。长水解经首一时。有说法领法四对。金刚刊定记云。此是悫公楞严疏意。故知长水之疏。于玄赞采撷多矣。
魏北馆陶沙门慧振科判(振公初立义例。即此经科判之祖也(这是楞严经最早的科判,已经失传)。
【天台】蜀资中弘沇法师疏(继崇福而作疏者(继惟悫之后而作疏的)。资中也。义例则取诸馆陶。古今疏解。惟此三师。导其前路矣。长水疏经。多引沇师旧文。而不举其名。以义海诸书(宋代闽僧咸辉楞严经义海)。参之今疏。略可考见。其解奢摩他三法云。大意与一心三观相应(即天台三止三观)。此则原本止观。即孤山诸师(孤山智圆法师)。用台观(天台止观)解经之祖也)。
【禅宗】长庆道巘禅师楞严说文(巘师以赵州嗣孙(赵州禅师的嗣孙)。撰此经说文。宗门引重。义海失载(咸辉楞严经义海中没有记载)。会解遂没其名(元朝天如禅师惟则楞严会解中也就没有记载楞严说文的名字)。故其书不传。今于海眼补注(宋代张无尽楞严海眼)。大藏一览等书。采其零义。略钞数则。唐人以禅宗解经者。自长庆始(这是以禅宗解楞严的开始)。于振沇二师之外。别标一宗。即温陵(宋代温陵宝胜禅师戒环)诸师之祖也)。
五代吴越
永明寺智觉寿禅师宗镜录(禅师会三宗学者。集录大乘经论。诸家语录。撰宗镜录一百卷。折衷法门。会归心要。多取证于楞严。所引古释。即悫、振、沇三家之说也。长水疏经。裁决要义。用宗镜为诠准。而寂音僧宝传。发明永明撰述。以征心直指为缘起。)。
宋
真际崇节法师撰删补疏。
槜李灵光洪敏法师撰证真钞(二师疏钞。未见全文。略见义海诸录)。
【贤首】长水疏主楞严大师子璇撰义疏注经十卷(长水初依灵光敏师。学贤首教观。尤精于楞严。已而得悟于琅玡。受扶宗之付嘱。乃依贤首五教。马鸣五重。详定馆陶科判。采集悫、沇、敏、节、诸家之解。释通此经。勒定一家。是中修治止观。参合天台。拣辨心识。理该教观。又通经论。性相审谛。悟解详明。紫柏有言(明代紫柏大师,明末四高僧之一)。长水疏经。为百代心宗之祖。)
(禀长水之学者。有苏台元约疏钞。宋时盛行于世。今不传。又有道欢法师手鉴。及释要等。皆钞类也。今略见海眼补注。及桐洲集注)。
泐潭晓月禅师标指要义(宜阳参学比丘应干集录)。
闽僧咸辉楞严经义海三十卷(已上二书皆长水之流派也。月公与长水。同参琅玡得悟。晚居泐潭道济庵。与其徒应干。论楞严指决。其科节一依长水。取其文之精要。删掇附注。乾道中。咸辉书配。研究标指。知月公(晓月禅师)本依长水也。遂取疏义标指。排合经文。附以吴兴(吴兴净觉法师仁岳)集解。目为义海(其实以长水为纲骨,所以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中,直接就说是长水的义海)。虽采集众解。一以长水为纲骨。其言曰。诸师师承不同。得失互见。正相与抑扬圣教。洗荡物情。亦庶乎通人之言矣)。
【长水大师是唐代以来,第一位非常著名的,注解楞严经的大师】
【天台】孤山法慧法师智圆经疏十卷谷响钞十卷(释自撰楞严疏)。
【天台】吴兴净觉法师仁岳集解十卷(集崇福已下诸解。而附己说为私谓)。
熏闻记五卷(释自造集解)。
(自智者大师。遥礼楞严入灭遗记。于是孤山圆师。首先奋笔。思应肉身比丘之谶。用三止三观贴释此经。吴兴岳师。力扶孤山。张皇其说。自时厥后。讲席师承。咸以台观部属楞严(从孤山开始,都开始用天台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无余说矣。今按孤山教义分明。文词富有。十部疏主。宜其擅名。然其分配三止。则观网未圆。错解三摩(这是钱谦益的看法:观网未圆。错解三摩)。则义门未确。春前夏满克定说经。则时教未审。盖亦山外一家之言。非此经通义也(意思就是这是一家之言,并不是楞严经的通义)。吴兴分卫得悟。若拓虚空。词辨从横。穿穴经论。妨难侧出结弹繁兴。方诸古人。良多新解。。
【天台】桐洲法师怀坦集注十卷(南渡已后。禀学台宗者。竹庵可观。得法于车溪。大慧称为教海老龙。虽其搜剔苦心。未免葛藤满纸。观之嗣。为北峰印。印之后。为桐洲坦。无极度。各有诠释。桐洲集注。收集神智补注。竹庵补遗。北峰解题诸家。皆以敷演教观。辅翼圆岳。开张本宗。显扬父祖而已。元皇庆中。北峰孙我庵本无。重为修治。附以私议。亦山家一家之书也。柏庭善菩月。嗣法月堂。竹庵常命分讲。著玄览二卷。疏通大意。谓一家借位。未始定论。斯亦山家之铮铮者矣。经肆流传。更有侗洲集注。冯祭酒作序者。多引融室广注。知为国初撰集。或桐洲后人托名也。怀坦。今本讹为思坦(本来是叫怀坦,现在讹传成了思坦))。
【禅宗】石门圆明禅师洪觉范著尊顶法论十卷(亦云寂音尊者)东吴雷庵正受如方山新论例厘论入经名曰楞严合论而自附己见为论补(寂音谓此经说尊顶法。明见。佛性。而传注之家。从而汩之。学者乃疑以为教乘。尝深观之。得世尊意于诸家笺释之外。由是造论。略正纲宗。排斥异说。以无顶顶相法。超见悟明为了知。以止观妙法。称性观照为方便。使人知成佛显决。修行要门。从语言文字三昧。证入自住三摩地。如是而已。其与灵源论法相抵。及其扶宗卫法之苦心。蒙于佛顶枝录。著之详矣。论中妙义。玲珑逗漏。殆如走盘之珠。骇鸡之犀。而援据经论。断章竖义。未能尽厌人心者。亦间有之。如谓佛顶三摩提。为请法中之一也。谓菩萨具足万行。非首楞严具足万行也。谓前五识。是第八识相分也。引瑜伽眼识三心。谓第三心为等流也。拣长水结归五重。不知是清凉逆推之法。而斥为义学也。若此之类。或然或疑。将顶论自有纲宗。或禅解不无影略。世有法匠。自出手眼。刊而正之。无俾疑误后学。斯亦寂音所印许也。雷庵补注。禀承尊顶。其统论曰。直指之道。非观照所及。如来不能提摄庆喜。令其自见自悟。至如来自到境界。不得已而示以入三摩提之路。破五阴魔之惑。是为最后垂范。信斯言也。则此经中宣胜义中。最胜义性。总是第二门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何谓一门超出。观世音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何以上合诸佛。学人承误。莽荡拨无恐有空魔。入其心腑。未能长饮光之矣。祗足重石门之悲。蒙故不得而不辩也)。
王文公介甫(宋代宰相王安石)楞严经解(文公罢相。归老钟山之定林。著首楞严疏义。洪觉范称之。以谓其文简而肆。略诸师之详。而详诸师之略。非识妙者莫能窥也。有宋宰执大臣。深契佛学。疏解首楞者。文公与张观文无尽也。文公之疏解。与无尽之海眼。平心观之。手眼具在。具只眼者。自能了别。蒙不敢以宗门之轩轾。辄分左右袒也)。
张无尽删修楞严改名楞严海眼经兼采集诸家之解及己说为补注
温陵宝胜禅师戒环要解十卷(环师一生掩关。深悟玄理。法华华严楞严。皆有新解。而是经则于台家观谛。胶缠封执之后。解黏释缚。
天目中峰幻住和尚明本楞严征心辨见或问一卷(中峰广录别出)。
(幻住受高峰心要。坐断死关。于金刚圆觉楞严。各有发明尝以楞严小本。付弟子天如曰。吾于征心辨见。略示指点。汝当发明全经。以终吾事。此则师会解之缘起也。今会解列唐宋九师。附已为十。而不录幻住之解。以为禅有禅解。经有经义。不欲混为一门。以长后人之狂慧也。九师之中。刊落长庆说文。亦复如是。此则师集解之深意。殆非今人所知。蒙故表而出之)。
中吴师子林天如禅师惟则楞严会解十卷(集唐宋九师解附以补注为十高丽麻谷则师解别出)。
(则师得法中峰。受小本付嘱。会唐宋诸家疏解。三年而成此书。南北讲席。师承墨守。垂二百年乃有异议。有人言此天如之楞严。非如来所说之楞严也。蒙详定此解其宗印虽本原天目。而教眼则专属天台。孤山吴兴。主伯亚旅。收温陵为眷属置长水为附庸。宗趣一成。取舍硕异。宜其传久而敝也。此师根据父祖。一室卧云。于时通人称其随机说法。如月印水。会解其最经意之书。自谓若合殊流。同归于海。而数传之后。遂有延津刻舟之叹。信乎。举扬宗说易。诠注佛语难。习禅之家。拂略义解。虽寂音未免遗讥。而况其它乎)。
吴江融室法师净行楞严广注十卷(行师传贤首教观。洪武丙辰。住持中吴报恩禅寺。注楞严楞伽。并行于世。自台家谛观。诠旨纷如。长水心宗。等闲抹摋久矣。
大兴隆寺鲁山法师普泰楞严管见(泰师。弘正间名僧。习贤首教观又尝分卫近郊。遇草庵翁媪。教习唯识。著楞严管见。力排会解。密藏开公曰。于经旨不无得失。亦多人所未发者)。
曹溪憨山海印大师德清悬镜一卷通议十卷(大师少依长千无极法师讲筵。探探楞严教观。缚禅台山冰雪中。坚凝参究。以此经印证照瞩。
湖南颛愚禅师观衡。初依五台空印法师听习经论。后归大师。提究向上。著四依解十卷。谓大师悬镜依三观分经四分。即同温陵五分。一谓三观体。即见道。二谓三观相。即修道。三谓三观用。即证道。四谓三观名。即结经又云楞严一经从始至终。教义理智因果。总一观字。此观字。全体是如来藏心。故曰首楞严究竟坚固。究竟即能观智坚固即所观理也。撮其要义。庶几不失师门宗旨。
紫柏达观大师真可楞严解一卷。
近代宗匠。始知宗门纲宗之说。照用生杀之机。而其论长水。则曰。璇师因读楞严而生疑因疑而参琅玡。顿悟清净本然之心。遂为百代心宗之祖。初不依寂音之论。以义解遣拂也。师每言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以文字三昧。证清净音闻。是首楞一经教体。约文拈义。每有提唱。翦截葛藤。超然于笺注之表。)。
雪浪三怀法师洪恩经解科判一卷(师与憨山大师。同出无极之门大师入五台山。于冰雪堆中。参究大事。师承本师法席。以南方佛道久湮。出为人天眼目。
云栖莲池和尚袾宏楞严模象记一卷(云栖修净业。为净土宗祖师。不居禅讲故有摸象之言。然谓经中三观之义随文皆具。初传江表。倾动诸方。而不知模象此文。超然悬解。故己临其茅蕝。针其膏肓矣。厥后有柴紫乘时。开讲虞山。亦曰。世尊说法。直指人心。一句一偈。便可入楞严大定。修证圆通。岂必寻行数墨。分配一经文句。如线贯华而后可入三观哉。此师料拣。亦本模象。可为诵文之师。作应病之药也)。
一时讲师。由云栖而出者。柴紫乘时有讲录十卷。云栖广莫撰直解。虞山鹤林大寂撰文义。各十卷。消文贴释。咸有可采。
内江中川法师界澄新疏十卷五台空印法师镇澄正观疏十卷(中川通解深密诸经。广搜阿毗达磨藏。钩深索隐。释通此经。殆亦所谓多说法相。少说法性者也。然下视时流。耳食目学者。近代贤宗。斯为杰出者与)。
金陵秋溟先生殷祭酒迈太仓东溟先生管公志道楞严质问一卷(殷公有荣木轩赘言一卷。论楞严要义。管公复以质言五则。殷别有温陵要解辑补十卷。管别有问辨觉迷诸录)。
皇朝隆万间。儒门有法将二焉。殷公习静牛首。从楞严金刚干慧发悟。谓楞严流在五天。多诸经未闻之义。孤山吴兴。广博引释。
卢陵曾祠部凤仪楞严宗通(金个谒南岳天台寺。礼智者大师拜经台。发愿书楞严于石室。以终拜经之愿。已而遍采宗语。配合经文。取宗通说通之义。作为此书。永明有言。佛教已明。须陈祖意。达佛乘者。皆与了义相应。今则假借门庭铺陈公案。始焉主宗而宾教。
交光法师真鉴楞严正脉十卷(万历庚子藩王殿下制序妙峰登公较刻)。(这里划重点)
天台幽溪法师传灯玄义二卷(申释其师百松楞严百问)会解圆通疏十卷。
蕅益素华法师智旭玄义二卷文句十卷(交光自叙缘起。谓从楞严发悟。病中见佛。启请注经。埽拂台观。排抵会解。流传幽朔。惊动江左。咸谓经入支那。未有此解。今则少夷矣。夫其奋乎百世之下。披剥陈言。发挥己见。
近代疏解。层见迭出。台家则有传如讲师截流。禅家则有湛然禅师臆见等。宰官撰述则有王墨池指月。汪静峰依释等。咸资采集。非敢整遗。其有捃拾成文缪妄刚述。
钟贺二居士楞严如说十卷(竟陵钟惺伯敬自序曰。不揣冥顽。妄希信解。栖寻众典。研讨五年。永新贺居士中男。字可上。慧性辨才。深心闳览。昔聚白门。演说数过。中来闽署。披剥四旬。辨因果于兹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