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极与太极拳

太极与太极拳

作者: 厚_德_载_物 | 来源:发表于2023-01-07 22:33 被阅读0次

    太极与太极拳,不同的老师,讲解的角度并不一样,今儿换一种角度了解。

    1太极

    太极的意义

    中华文明之根,百科之母

    政治、军事、文化、儒学、道家、数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占卜、音律、医学..…

    词源

    天下太极出河洛

    词义

    《易》“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注:仪:规范,模式(仪范仪容);

    象:形状、样子(形象肖像);

    八卦数理与计算机二进制

    2中医内八卦

    逆运左手内八卦

    可降气,消导,化痰,止咳,平喘目

    顺运左手内八卦

    可提氣,用於阳气不足、食欲亢进、气陷脏腑下垂等。

    3太极与养生

    唐朝(孔颖达)“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唐朝(崔憬)“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

    三国(王弼)“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

    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

    邵雍“太极一也,不动生二”;“心为大极”,“道为太极”

    朱熹“太极者,其理也。”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王夫之“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天道、地道、人道”

    4佛道之争

    道教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东汉时间创立道教

    佛教

    传入时间:不可考,官方记载,两汉时期公元纪元前后

    传入路径:西藏(藏传佛教),西域(汉地佛教),云南(南传佛教)

    时代

    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

    书籍

    佛教:汉朝《理惑论》,正二教论弘明集

    道教:西晋《老子化胡经》南朝《夷夏论》

    后果

    北魏先定佛教为国教,北周武帝、太武帝废佛,死后复佛,建云冈石窟唐初定道教为国教,唐高宗礼佛,唐武宗厌佛,唐宣宗撤销禁佛令三武一宗灭佛

    论题

    1.夷夏论

    2.佛道真伪论

    3.名位论

    4.教理论(道与菩提,道与因缘)

    儒释道混元太极碑

    佛道不可双休,除非你是奇人天才

    除非你有一种极端的把控,一种思想的能力,否则没有办法把两个教义深刻的融合到一起。

    太极

    真理规律

    层次差异

    时空差异

    差异中存在网络状相互作用

    动态平衡

    太极在心中”,“百个人心中有百种太极”

    悟性:先天(天分)后天(-勤奋)机遇(环境)

    5太极拳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想聪明跑步吧

    想强壮跑步吧

    想健美跑步吧

    太极拳:强调天人合一境界,锻身炼心,修身养性(调形、调心、调息)

    6太极拳与瑜伽的区别

    技击不同,拳法不同,拳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7太极拳核心要素—平衡

    8为什么太极拳有很多流派?

    拳理?拳法?悟性不同?人人皆可成佛?形似?神似?

    9共性

    心静身正,以意运动。

    动作弧形,轻灵圆转。

    开合虚实,呼吸自然。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尾闾正中,不偏不倚。

    劲起脚跟,主宰于腰。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一动俱动,一静具静。

    节节贯串,周身一家。

    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蓄发相变,柔刚相济。

    刚柔俱泯:一片神行。

    “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10问题

    太极是什么?

    1.“理”

    2.“道”

    3.“状态”

    4.以上都对

    太极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调身”

    2.“平衡”

    3.“养性”

    4.以上都对

    感恩遇见,祝愿天下所有的人健康喜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极与太极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by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