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钱之勇

作者: 蝈蝈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23:42 被阅读7580次
    乌托邦的幻想

    关于钱,我该说些什么呢?就从我是怎样和钱一起成长说起吧。

    八几年,我还是名副其实的儿童,对钱也没啥概念,但隐约懂得它是好东西。某天翻抽屉玩耍时,不小心将家里藏的十元大钞翻出来,兴奋地拿去给邻居姐姐看,并对她说:“姐,你瞧,我有好东西呢!”她大为惊讶,立刻跑去问我母亲:“蝈蝈咋这么有钱?”我甚至还记得母亲那时警戒的眼神。后来才知道那是很多钱,至少对当时的家庭来说,的确是不小一笔了。

    几年以后上初中,亲眼看到父亲拿着九块钱去报名,我第一次有了使命感。要知道,当时一根冰棍只卖一分钱,一盆排骨汤也只要五分钱,而我一下就用掉九块。全家人几乎都在为我和妹妹的学费操劳,所以开始能感受到肩上的负重。这也成为兄妹俩不能逃避努力学习的重要原因吧。

    但是,不管父母怎么省吃俭用,将攒下的钱全都交给我,还是不够消费。而我又担心父母的压力,不敢追要,迫不得已开始向同学借钱花。或许存在挥霍的情况,却也没啥好挥霍的,最多不过偶尔多吃一顿肉罢了。同学的情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去。一来二往,有时积到期末仍然还不上。直到同学的母亲找我母亲要钱,事情才败露。结果难免挨一顿批评了事。

    那几年,我不时能感到父母为钱而焦虑。怎奈农民的收入总跟不上商业社会的变化,于是母亲决定去卖水杉树种。水杉树被誉为植物活化石,而家乡正是原产地,据说沿海一带需求颇大,人们就结伴做起倒卖树种的生意。也不知到底什么原因,反正没持续多久就卖不下去了。母亲回家的时候有些沮丧,后来就再也没做过生意。等我长大再到沿海一带,看着已成林的水杉,有时想,没准哪颗正是母亲所卖出的种子长成的呢。

    如果说初中只要基本生活费,高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则多得多。八十年代末的通胀后,物价也涨得厉害。多种因素叠加,对应初中的每星期两块钱,高中则要三十多块。幸好父母的商业意识也更加觉醒,每年种些藕或者西瓜之类的经济作物,还能换回勉强够用的收入。而此时学费已涨到每期六百多元,可想而知,我当年拿出去炫耀的十块该是多大一笔巨资。尽管收入和支出都在增加,却总有一种家里实难拿出 “如此多存款”的感受。

    在无比拮据的经济条件下,父母要送两个孩子上学,压力不可谓不大,常常需要亲戚朋友的接济才能“过关”。至今,我仍然清楚记得长辈们是怎样资助我们的。按家乡的风俗,拜年必须送拜年货,而主人则需给拜年的小孩“打发钱”,类似现在的压岁钱。他们总是给我和妹妹好多“打发钱”,多得我们都不敢接受。其实,父母明白他们资助的意思,每次回家后总教育我们,要记住长辈们的好,长大后要知恩图报。我默默记在心里,但长大后却跑得远远的,不知道该怎么知恩图报。

    我考上大学时,妹妹已经在读师范。为我们的学业,父母一边操劳,一边也借了不少外债。有人说我命不好,早一届上大学还有公费,轮到我却只剩自费了。但考上大学哪有不读的道理呢。于是,每年五千四百元学费、每月三百元生活费又伴随了我整整四年。妹妹比我晚两届,但因为中专的缘故,反倒比我早两年毕业。她一毕业就担负起供我读大学的重任。后来,偶然读到她工作后写给家里的信,说是“虽然工资不多,但决不会乱花,会尽量多寄些给家里,给哥哥作生活费。”我不禁热泪盈眶,想到自己又何曾为家里做过什么贡献呢?

    那时,国家提供一些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二十八块六,少数民族多四块,所以我能拿到三十二块六。这也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其间,我还获得第一期国家助学贷款的名额。很珍贵的名额,因为贫困生多,需经多方考核才有效。我一直很感激那些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助学贷款是通过签订协议,在工作后,每月从工资里扣除一部分作为还款。幸运的是,后来单位借给我五千元现金,让我一次性还清了(这得感谢单位的党委书记)。

    本来打算继续攻读硕士,当时对心理学颇感兴趣,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基础心理学方向,但再三考虑后放弃了参加考试。抱歉,被浪费的准考证仍然被我完整地保存着。弃考的原因,当然还是钱。家里只有外债,没有任何存款,我急需参加工作挣钱,所以就干脆放弃了。我曾经想:三年的工作也许能顶上再读三年书的收获了吧。

    正是怀揣此种理想,我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十八个年头了。

    我的第一份工资被定为八百元,扣除各种金各种费后剩余六百八十多点。虽然不起眼,即便在当时的上海也多不了两三百块,但消费却要高得多,而且同期加入单位的有几人月收入才三百多,心里总算有些优越,所以就先安定下来。单位待我不薄,除了帮我提前还清助学贷款外,第二年还调整了岗位,工资也涨到一千六百多元。相当可观了。但是比不得本地人,若要长期工作下去,必然得面临买房的困扰。我命可能真不怎么好,若早一年进入单位,还能分到福利房,但轮到我时又因改制而取消了。

    买房是大事,若要自己买房什么的,算起来仍然遥遥无期。就拿三千多元每平方米的房价计算,八十平方米要近三十万,百分之三十的首付,手上少于八万块现金根本不可能。对当时的我来说,毫无疑问是天价。如此算,最少要八年后才具备买房条件,而且还没计算后来发生的涨价因素(八年后,奥帆赛场附近的房价已过三万每平方米)。家里又无力资助。真是令人沮丧!

    想来想去,怎么都不是办法。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月收入一万两千多,情况才算慢慢好起来。刚跳槽的时候,赶上妹妹结婚,家里拿不出钱为她办婚事。父亲求助于我,虽然是我分内之事,但实在是羞于无钱可拿,最后还不得不向朋友借过两万多块。对此也只能心存感激啦。后来又跳过一次槽,就到了现在的单位。单就收入而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正如上面所说,为了买房,手头也没几个时候宽裕过,而且一直在还贷款。

    有时想起来,如果要给自己写个传记什么的,恐怕最好的切入点就是这一生如何与钱赛跑了。这确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就像一圈一圈地在操场上跑呀跑,你总会超越某些人,也总有人会超越你,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跑下去。至于结果,又何必在意那么多!

    说到最后,关于钱,我和它一路走来,唯有用最朴实的语言总结,那就是——钱,从来不曾够用过,但尽管如此,我们过得还不算太糟糕,最起码还有继续追逐下去的勇气。难倒不是吗?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舟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逐钱之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jl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