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好人之前,先学会这三件事

做好人之前,先学会这三件事

作者: 三尺天iiiyioo | 来源:发表于2021-02-20 19:35 被阅读0次

作者:七尺君( iiiyioo )

文章首发微信订阅号:三尺天 iiiyioo,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了危机或困难并且需要帮助,你会找谁求助?是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还是你曾经帮助过的人?

你帮助过的人,帮是还人情,不帮是忘恩负义;帮助过你的人,帮是因为认可你,不帮也是有其他原因。

那么做好人之前,如何帮助别人呢?首先,要先学会这三件事。

01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度 

中国有句民间俗语叫“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也有叫“ 升米恩,斗米仇”,什么意思呢?

如果一个人在危机困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如果帮助这个人太多,使他有了依赖,一旦你停止帮助,他反而会怨恨你。

所以,帮助要有一个度。太容易满足对方,反而滋生他的依赖与贪婪。一旦他适应了,习惯了,觉得理所当然了,那么就很难再让其改过来。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当然有!

比如,在《星光大道》上出了名的大衣哥,为村子修路,帮扶村民,最终村民对他什么态度?大衣哥自己没有飘,全村子的人却飘了。

所以,施小恩养贵人,施大恩养仇人,这个大小就是度。

02

“帮困不帮懒,救急不救穷”的界 

还有民俗叫“帮困不帮懒,救急不救穷”,什么意思呢?

别人危机困难时,如果你“雪中送炭”帮他渡过难关,他会感激不尽;如果他因为懒惰而导致的贫穷,很有可能因为你的帮助使他产生贪婪和依赖。

这种懒人让人怜悯,也让人心寒。就像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喂不饱,他不仅得寸进尺甚至还不择手段的索取,最终拖垮你。

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被溺爱小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只要有想法和需求统统满足。反过来,却对自己的长辈不尊不敬,不知道感恩,在家好吃懒做。

靠人一时,但不能靠人一世。孩子若是没有教育好,哪怕走向社会,也难以融入社会,更别说养活自己了。

如果,好人舍己为人的救济,反而无法保全个人的生活。这样被懒穷拖垮自己,谁还会情愿的去行善做好人呢?最终,人人不敢救济,社会也会变得人情冷淡。

所以,善良需要有边界。美剧《教父》中讲到“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0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术 

有个禅师与蝎子的故事。

一位禅师水边静坐,见一只蝎子落入水中挣扎,禅师见状伸手将其救出,却被蝎子蜇伤。一会儿,蝎子又落入水中,禅师再次伸手相助,又被蝎子蜇伤,这样反复被蜇伤了多次。

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为何再三救它?”

禅师说:“蝎子蜇人是天性,如果不蜇人就不是蝎子了。佛救众生乃本性,若不救就失去本性,就不是佛了。”

如同《农夫与蛇》的故事,施救的方式不当却伤了自己。如果禅师用树枝施救蝎子,如果农夫用其他方式给蛇暖身,也不至于会伤到自己,这是行善之人的自保之术。

如果盲目的做好人,不慎被伤害了,那么世间就少了一次行善机会,少了一个行善之人,是一大损失;而对方,不仅不懂你的善意,还会增加怨恨和敌意,世间反而多了一些恶。

帮助别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同时你的帮助也要让对方懂得感恩与回馈。而不是盲目的去做好人,那样只会养成一群贪婪无情的“白眼狼”。

哪怕是国家扶贫攻坚,赈灾济荒也是短时的提供生活物资和生活安顿,为的是让老百姓先渡过危机难关;再通过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传授技能让老百姓能够自食其力,不会养懒汉。培训和提供工作,这是“传道授业”的术。

所以,术是为了保护提供帮助之人,也是让受助之人有自力更生之力。

04

结语:好人行善,莫要养虎为患 

帮与不帮,看的是人情冷暖,是情谊深浅,是知恩图报,还是忘恩负义?好人不是难做,难做的是难看清人性的贪婪。

所以,“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施恩之度,帮人,要帮助多少?“帮困不帮懒,救急不救穷”,是济贫之界,帮人,帮助哪些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生存之术,帮人,怎么帮助?

虽然,助人行善是好事,但也需要讲究这个度、界与术,而非盲目的秉持“但行善事,莫问吉凶”的恒善之道去能度化人欲和化解怨恨。

不要让恩情变成了别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不要让恩情变成了别人理所当然而滋生恶念;否则,你的帮助,恩不再是恩,善不再是善,而是养虎为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好人之前,先学会这三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ux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