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无极》——《妖猫传》:陈凯歌的梦和魇

《无极》——《妖猫传》:陈凯歌的梦和魇

作者: 密米聊片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23:52 被阅读0次

十二是个有趣的数字,在中华文明里,几可视为一个轮回。十二年后,陈凯歌携《妖猫传》卷土重来,总让人觉得有种雪耻的意味。

《无极》—《妖猫传》

物极必反,或许极致的美亦是如此

当年的《无极》是陈凯歌的一个梦,是一篇关于爱的寓言,可惜曲高和寡,无人能懂,最后竟落得个脏馒头的下场。于是陈氏十二年后卷土重来,借他人的故事重新演绎了自己的梦,如此长情和执着,说明陈凯歌其实是一个很轴的人。相对于墨尔修斯(商业化和市场),也许他更倾向于做缪斯(艺术)的忠仆。

陈凯歌是一个很轴的人,这种轴表现于他不厌其烦的对美的表象进行堆砌。也许是因为,他真的以为,越是美的东西,毁灭了就越是震撼人心。可惜,他不知道,在这个审美混乱的时代,人们已经分不清悲剧和恶搞的界限,所以当他的极致美学悲剧被视为恶搞之时,他内心受到的伤害也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他的另一个轴还表现在,他以为所有人都学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便当真会这么做。于是他自以为拍出了盛世悲歌,别人却只看到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初心都是那个白鹤少年

其实陈凯歌的心里始终住着一位少年,这少年一无所有却内心纯净,他懂得爱追求爱,无论身为衣着褴褛被迫奔跑的奴隶,还是身披羽衣随心变幻的白鹤;还有一个女人,她必有倾城之姿,盛时世人皆宠,贱时连一句爱的表白都很难得到;当然还有一位贵人,他可以是战无不胜的大将军,也可以是拥有极乐之乐的帝王,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必曾经拥有女人,但终将因为权势舍弃,待到回头时,已沧海桑田。

至于其他人,不过是他们的陪衬,是戏剧的布景,连配角都算不上。可悲的是,陈凯歌或许以为自己是少年,其实他不过是贵人,他曾拥有她,却早已失去,他后悔没有对她说出爱,于是借少年之口反复表白。

不过一个轮回之后,也许他已有所醒悟。于是妖猫传里,便是少年也终于失去了女人,他知道她已死了,只是不愿承认。于是到了这时,陈氏的梦,才真的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而我,看到幕终,内心早已一片悲凉。

比无人问津更悲哀的也许就是鸡同鸭讲

如果说,十二年前的陈凯歌尚不懂得大众的口味,如今资本的洪流应该早已教他学会如何迎合大众,只是他始终不愿。也许,他和王小波是同一种人,王小波在《寻找无双》里说,他绝不会用写作来让别人觉得他甜和乖,如要如此,不若直接拍人马屁来的爽利,他写东西是要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陈凯歌何尝不是这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文学男青年也许莫不如此。

陈凯歌的悲剧,一方面在于,几十年过去了,他都已经能拍出《妖猫传》了,观众还是只能看得懂《霸王别姬》。他自以为悟出了一个真理,千方百计想说给别人听,可惜大伙儿不买账,还说他在导大马戏。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他自己,一涉及到那个道理,他便不会好好说话了,连同一部电影里的台词风格都不能做到统一。在贵妃的尸体前,丹龙和白龙说的那几句话,往好了说叫潜台词丰富,直白点说就是装逼。如此不接地气,让普通观众如何产生共鸣。

既然你想通过电影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至少要做到让别人看得懂,而不是一味感慨这届观众不行。而且不要以为这很简单,深入浅出是大师才有的本事,写文章用典过多尚且会被诟病掉书袋。当然,这是文人通病,一旦走出来天地便会宽广许多。

振聋发聩方可启发民智

用人人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一个人人可以理解的故事,进而阐述一个并非人人皆知的道理,最终使人们认同之,接纳之,信服之,达到启发民智的效用,才是文人陈凯歌真正应该做的。

如今但凡口碑好的电影,必要满足大部分人,至少是一个群体的情感诉求,于是青春式影片井喷,剩女电影也有市场,若能把强国梦说的荡气回肠热血沸腾,也就直接票房奇迹了。

就好比梵高的画,专业评论家说好极了,简直是神作,能从120个角度评论出他的好来,老百姓却说画的是什么玩意儿,也就那几株向日葵能看,摆在饭厅里省的买花了。

这就是玩艺术从根上要付出的代价,文人陈导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极》——《妖猫传》:陈凯歌的梦和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wg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