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维突破:互联网十教育》第14天

作者: N1252杨红梅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9:49 被阅读11次

    今天阅读了第五维度 学生创造1、2节

    无论你是参与了改变,还是还在局外,改变都在进行中,我们需要的或许不是预测,而是去创造另一种局面的可能性。

    自带设备常态化,泛化的学习共同体。

    我感触最深的是学校自带设备的问题。

    目前我校进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是严禁学生带手机进学校的。但是往往规定是一样,实际状况又是一样,整天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一直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常常在想,我们是不是能够换一种方式,对手机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运用呢?我教授的是政治学科,每节课我都设了一个时政播报三分钟的环节,但由于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所以这个活动常常都是一周只能进行一次。周末让学生回去查,到上课时用。但是很多东西它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的,但由于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没有手机,他们更新信息就不及时,很多新的东西就不能及时的了解。的确,学生玩手机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会影响到学生的睡眠、学习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就拒绝这样的学习工具。正如杨晓哲博士所说,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了他们的明天。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把它当做一个教育机会。杨晓哲博士给我们提出来了非常好的五点建议。一、不是要求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自带设备,而是允许和自愿。二、与学生明确自带设备的规则和签订协议。三、学生,家长,教师在如何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和教学上开展小规模讨论,有助于达成共识。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使用设备学习开展活动,举办分享会。五、教师尝试和积极使用各种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反馈,引导学生碎片化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第五个维度,学生创造,需要自带设备这种方式的开启是一个急需探索与改变的状态。

    泛化的学习共同体,无论是教育还是学习,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力量。没有真正的喜欢就等同于没有真正开始过。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启迪学生对学科的喜欢,而不是因为必需的原因强加给他们,那么一切才会开始学习。因为“喜欢”而非“必需”。我们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故事正在改写。从图文到视频,阻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从单向传递到社交分享,聚集变得不再受限。分享没有低谷,在线学习,也没有低估,只不过我们尚缺沉静地学习,热情地分享。不是技术限制了我们,而是技术一直把空间留在那里,等待我们不期而遇。在未来,一位中学生联系各行各业的人士,并与他们一起探究学习成为可能更广泛的学习共同体正在慢慢形成。这种o2o线上与线下混合的学习方法,也正在形成一种新的p2p(个人面向个人)的学习关系。每一个人在互联网上都是一个动态的节点,有时候是学习者,有时候是老师,有时候是行业专家,有时候是学习伙伴,扮演不同的角色,随时改变连接对象,不被平台束缚,不被机构框住,更广泛的p2p学习生态正在发酵。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的智能手机,所以学校如果一味的阻止学生把手机带入学校的话,那么只会使这种步伐被限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五维突破:互联网十教育》第1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f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