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拉黑父母|如果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就是父母的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1
从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像放大镜似的照在我们心里,小时候和父母之间你来我往的情感上的拉扯,无非是争夺更多的爱和自由。
记忆里一次和妈妈争吵,我跑出家门,一路边走边哭,其实并不知道去哪,走在夜晚黑漆漆的路上,路灯忽明忽暗,我加快了脚步,即使知道妈妈就在后面追着,记得那时候她过来把我往家的方向推了几下,让我回家,我一边执拗地赌气,一边发觉妈妈手上的劲弱了很多,她好像没那么年轻了。
明明相差20多岁的人,要越过年代的隔阂、思想的山丘温和地相度一生,本来就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即使是父母也不例外。
在漫长的记忆海洋里,很长一段时间的喜怒哀乐都和父母息息相关。爱也好恨也好,都深深的交织在生命里,分不清也扯不断。
2
这两天,一篇长达15000字的《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在网上流传,文章讲述了王猛(化名)与父母长达30多年的情感纷争,这位留学生的贴子最早出现在知乎上,题为《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贴子长达一万五千字,作者痛诉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控制,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时父母拒绝保护,在学校被当做出成绩的工具……种种压抑之下,终于导致他选择与家人决裂。
这篇文章发出后,网友们纷纷炸了锅,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掀起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情结。有人说他玻璃心,是个长不大的巨婴,他们觉得不要总拿原生家庭说事,同样的家庭教育下的几个孩子也会有不同的性格,即使是在不良的环境中,有的孩子性格会越来越孤僻,有的孩子越挫越勇。
也有人感同身受,他们觉得父母第一次做父母,那我们不是第一次当孩子吗?很多人也有过写万字长文的冲动,甚至和父母决裂。父母们早已经忘记了的打骂,孩子却会永远记得。
3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我理解他。
诚然,不论是父母还是后天环境造成的,这位北大留学生不可避免地已经存在心理问题,于是他对父母选择了逃避和拉黑。他觉得这是对父母控制自己三十年最好的报复,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而他的父母从来都没有真正反省过,只是傻傻地等儿子回头。
如果父母真的存在过失,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在感情上,可以有选择原谅和不原谅的权利,没有谁一出生就是绑定出售的,一个人来也必将一个人走,而每个人最终也会归属于自己 。
我反对那种“我生你养你,你就是属于我”的论调,总是用这种深沉的爱压过犯过的错。
但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这并不是最好的结局。
4.
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可以解得开数学题,但是理不清家里的谜题。
在遇到挫折抱怨原生家庭过度保护的伤害时,儿时的他一定也享受过被爱的幸福。那个被视为恶人的父母也曾把最好的都给你:
父母的头发白了,把满头的黑发给了你;父母的皱纹多了,把帅气的脸孔给了你;父母的眼睛花了,把明亮的眼睛给了你;父母的青春没了,把最美的年华给了你;
那些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付出却是默默存在的。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我也同样钦佩一种孩子,面对年幼时父母的缺席或者伤害,他们选择了原谅,也许经过内心的挣扎,相视一笑泯恩仇。因为年轻,经历太薄,总把遇到的问题放大,再放大,试图让生命厚重一些,受到的伤害记得多,得到的好也忘得多。
比起在情感上互相撕扯,不放手, 不纠缠就是最好的爱。
龙应台在散文《目送》里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似乎是最形象的亲子关系的诠释。
如果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和孩子的爱。如果这份爱有更多的温度的话,我相信很多年以后,他们终将和解,只是别让这一天来的太晚,成了遗憾。
(本文版权归作者虞岛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