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蒋方舟的《东京一年》,内容是作者在东京生活的日记,一开始以为这个人就是那个“方舟子”,特地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原来是位清华大学毕业的文学工作者。
清华大学毕业和青科大毕业到底有哪儿不同?
同样是记日记,今天的我看去年的日记会觉得可笑,而这本写于2016年的日记却依然深刻;这也就是思想层次不同带来的意识上的差距,特别是思维深度上,我感到望尘莫及。
一是对世界的认知,我去旅行,很大众,拍几个优美地风景,中间塞一张自拍照组成九宫格发到朋友圈,有人点赞就已经很开心了,至于这种旅行日记,没有照片我很难写,有照片更觉得没有描述的必要了。她的日记多是写人,写别人的感受,自己的感触,人是主体,思想和影射的东西才是闪光点,我在日记中花太多时间抱怨世界的不公和表达自己的迷惘了!
二是对文化的认识,她的行文之间,引用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著,特别是日本的,例如《源氏物语》、鉴真、普照等,至少我去爬个泰山后还是不知道泰山几米高、干嘛用的。我读过的书和她相比,九牛一毛,我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她,在她面前也是找不到一点优越感的自卑
【日更-36】《东京一年》读了一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