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我在2016年就曾读过,当时并未去细细地品读。如今做公众号,心里想着写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处入手起笔。只是偶然间,在书桌边瞥见了这本书。想到当时此书带给我甜蜜的感觉,当即决定重新再读一读。在沈复和陈芸的故事里,再做一回酸酸甜甜的柠檬。
虽然这本书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距今已经有二百年多了。虽然时间和我们隔得有些远,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大抵相似相近的。而且书中写的不过是日常琐事,既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江湖恶斗,更不会有妖魔鬼怪。一切都那么平凡,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人,可能会遇到的事。读起来,亲切自然,仿佛就是老友相叙。而千万人热爱它的原因恰恰就在其平凡普通。平凡普通中的真情流露自然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陈芸,另一个林妹妹
陈芸是本书中的女主人公,字淑珍。是沈复的姑表姐姐。她聪慧秀敏,性情温和,惹人怜爱。小时候学习说话时,口授《琵琶行》,就能背诵。后来得到此书,挨字而认,渐渐地认字识句了。写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四岁失怙,家徒四壁。仍然靠着一双巧手,纺织刺绣,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既灵秀又坚韧,以致于年才十三的沈复见了她,就对自己的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而沈母当下脱下金戒指,与陈母约定了婚姻。
书中沈复是这样形容她的外貌的: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两齿微露,想必就是兔牙了。那什么是”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呢?那说的是陈芸在平素生活中展现的仪态和气质了,让人心生爱怜,难以割舍。沈复说自己是心注不能释,心思时时刻刻都在她的身上。
书里边讲了一个有趣可爱的情节。一年冬天,沈复的某个堂姐要出嫁,沈复再次陪同自己的母亲到舅父家里。送亲回来之后,肚子饿了,陈芸就暗下牵着沈复的袖子,随着到了她的卧室,原来里边准备早已经好了热粥和小菜。沈复正吃得开心,陈芸的堂兄玉衡便在外边叫道:“淑妹快来。”陈芸听了,慌慌张张忙关门,说道:“我已经睡下了。”然而玉衡还是从门缝挤了进来,见到了沈复正在吃粥,斜眼匿笑地对陈芸说:“刚才我说我要吃粥,你说没有。原来是专门藏着招待自己的夫婿啊。”这一下,惹得陈芸害羞窘迫,脸红了起来,急忙忙躲了出去。一屋子的人都哈哈笑了起来。
二人成婚之后,十分恩爱。六月,天气闷热,他们一同到临水的沧浪亭消夏避暑。终日读书论古,品月评花。有次,沈复问陈芸:“说到唐诗,必定绕不开李白,杜甫二人。你爱向他们中的哪一个学习呢?”陈芸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杜甫的诗锤炼精纯,李白的诗潇洒落拓,与其学习杜甫的森严,不如学习李白的活泼。杜甫的诗格律严谨,词旨老当。而李白的诗,犹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的趣味,令人欢喜,令人向往。并不是杜甫不如李白,而是我学习杜甫的心浅,喜爱李白多的心深。“
虽然陈芸的才气心性和林妹妹不尽相同,不过是由于彼此的成长环境不同罢了。但她二人可贵在对事物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也许陈芸读的李白杜甫的诗句不多,但她依旧能够凭借自己的认识抒发着自己的见解,表达真实的自己。不唯唯诺诺,不畏首畏尾。在女子生来便要裹足的年代,这样的女性实不多见。
说她像是林妹妹其实还有一故事。有一次,沈复夫妻俩和王二姑一同游戈园。陈芸见路上的乱石有苔纹,挺别致。只恐怕捡起来十分麻烦不便。王二姑说:”嫂子如果喜欢,我来为你捡。“于是弯腰上上下下捡了麻袋半,累得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说:“再也没有力气捡了。”而陈芸却一边挑着石头一边取笑她说:“我听说山上收获果子的时候,一定要借助猴子的力量,看来果然是如此。”看这说话拐弯刁钻的劲,是不是和林妹妹取笑刘姥姥为“母蝗虫”一般无二。
沈复才是清朝好男人
近些年来,拍摄有关清朝题材的电视剧可不少,无非是些情情爱爱的东西。一股脑全傍的是帝王皇子王爷,实在是无趣。要在清朝找到好男人,那可不一定要在皇宫里边找。沈复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不论是在清朝,还是在现代,沈复这样的男人是不可多得的。他宽容开明,深挚情专。这本书是他的自传,而他开篇就是“闺房记乐”。满满的全是他对自己妻子的回忆以及怀念。上一句芸还没结束,下一句芸又起来了。看原文中沈复的一些表达:
①芸回眸一笑,便觉一缕情丝摇入魂魄。
②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③正当桃李争妍之侯,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前去武林求学,登舟相别时)
④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夫妻二人之间或有争执,也是耐心聆听,用心理解。从不会搬出那套“女子应当三从四德,女子当为男子是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礼教约束。在封建的男权社会能够体贴如此,真的就是绝世好男人了。现今的男子又有几个能够做到呢?
当陈芸想外出居住,消磨长昼,又怕婆婆不同意时,沈复说:“我来求她。”当举行水仙庙会,女子不能游玩观看时,沈复说:“戴我的帽子,穿我的衣服,也是化女为男的好办法。”当陈芸想随着沈复游览太湖,宽宽眼界时,沈复说:“我正觉得一个人有些孤单呢。”尽一切所能,让你可以做你想做的,看你想看的。从不觉得厌烦,也不觉得无味。在你身边陪着你,就是我对你爱情的表达。想象如果是其他男人呢?依我猜来,多半是没脸色地说一句,女人乖乖在家呆着就好了,没事瞎晃荡什么。
众所周知的,女性在旧时代是十分没有地位的,被视为男性的个人财产,没有尊严。因为裹脚的关系,也足不出户。而陈芸是幸运的,她之所以如此迷人可爱,固然是出自于自己个人的秉性,但也不能说全和沈复无关。正是因为沈复有着与旧时代背景完全不同的思想和心性,对一切足够开明和宽容,陈芸才有了一方舞台展现自己。尽管这个舞台实在是太小了。
甜蜜中透着无处不在的伤感
沈复本来是家境不错,可惜后来家道渐落了,陈芸也因情痴生病致死。缘由详细地描述在卷三·坎坷记愁中。卷三实在是不忍卒读。
正是因为故事的结局不妙,即便是在闺房之乐这一卷中也处处隐藏着哀伤的句子。也许就如沈复自己的感慨,恩爱夫妻不到头。例如:
①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
②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特别是在七月十五鬼节的沧浪亭中,二人邀月小酌直到夜半,惬意悠然。忽然听到桥下似乎有人惊叫落水,哄然一声。然而伏窗一看,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纹,阴风细细,十分诡异。两人毛骨悚然,急急逃走。回到屋子寒热大作,昏沉了二十几天。③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细读下来,《浮生六记》俨然就是一部简化版的《红楼梦》。只有几万字,带给人的情绪却是绵绵无尽的。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浅显易读。第一卷也十分有趣甜蜜,却更加托出了卷三的悲苦。非常值得读的一本好书。
“他生未卜此生休”,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只能说天公不作美,不作美呀。
-全文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