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看到一条广播,我没有转发也没有评论:
把所有的积蓄都打给父母,留下几百块钱熬到下个月发工资,有点倾家荡产之感。我总记得上大学时父母向亲戚借钱给我上学,他们一百一百的凑钱的场景让我终身难忘。我也记得母亲当时在山上因结石疼得直哭,还要去地里干活。我想也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我终究不能完全按自己意愿生活,我的一部分是他们的。
自小家境不算好,搬过很多次家,父亲辛劳半生,饱经坎坷,好多年小起大落。小学之前家中还算顺利尚可,初中遭遇变故。父亲被多年的好友骗去所有积蓄,不得已借债买了部破吊车,远赴云缅边境讨生活,缅甸通讯不便,有时甚至一连三个月没有任何音讯,记得一次吊车在缅甸山区抛锚,无人施援通讯不畅的情况下父亲守着吊车,度过30多天。当多个月甚至半年无一分生活费寄往家中时,母亲只得向亲友,甚至抵押过金饰。那之后,自我记事起便全职照顾家里的母亲,也工作了。她什么都做过,什么都做到最好。
从小到大,母亲总努力让再简单的一日三餐都十分可口。即使有时真的很拮据,她也会想尽办法来改善我们的饮食和营养,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挑食的我和哥哥餐餐有肉的期待给母亲出了不小的难题,结果好菜总是在我们碗里,或者是只在我们碗里。
母亲从未放松过对于教育的重视,她口中听到最多的教诲是“要有出息”、“出人头地”,穷人想翻身,在很多情况下,读书确实是唯一能够看得见的实路。小学时母亲给考试设置分数很高的及格线,还记得我四年级的一次考试考了93还是94,因为低于95分的“及格线”,在家门口外站了一个小时。初高中之后,为了分担家中重担,母亲开始工作,对于我们的学习,便无法如之前那般投入大部分的精力。只怪我不争气,并未学有所成,更不用谈学以致用,毕业至今也未曾尽过孝心,而母亲在电话里的嘱咐总是“不要太累,照顾好自己”。
家里算是同龄人中比较重视艺术培养的,无论是接触音乐还是学习美术,我们哥俩从幼儿园开始就没有断过,父母都是全力支持。还记得小学时,个子不高的母亲每周都背着大大的电子琴送我去少年宫,而我当时想的更多的是下课后少年宫图书馆里满墙的漫画书。十多年的学习终未成为主业,与父母当初的期待相去甚远,甚至现在对于这些爱好的已几乎完全抛弃和忘记,母亲偶表遗憾,却没有一句责备和后悔。
在初中之前,母亲并未工作,而是专心照顾里和两个孩子,父亲就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从一周在家两三天的长途货车司机到后来远赴云南,父亲在家的时间不多。他除了脾气不好、有点恐怖的劳模姿态之外,不打牌不喝酒,省吃俭用,几乎没有任何娱乐项目,唯一的爱好抽烟。父亲在我的脑海中的记忆并不像母亲那样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都纯粹而深刻。他不善于表达情感,自己从不过生日,也从未对家人生日有过明显的表示,所以当大学毕业后第一年生日,接到父亲发来的祝福短信,短短四个字,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出现,我不禁落泪,父爱如山却也温柔如斯。
要回忆,永远有说不尽的感恩:对于父母,这辈子有还不完的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