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赛课,经历了选拔――指定――选拔这样一个过程。
开始均是选拔。我前后6次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赛课,才获得一次参加市青年教师赛课的机会。
最早的两次是学校未搬之前,有一年上的是《画杨桃》,有一年上的是《初冬》。第三次参加,我教二年级,教室安排在幼儿园。上的是《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第四次参加,上的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五次参加,上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第六次参加,上的是《卧薪尝胆》。
历次比赛,推选出了这样一些老师代表学校参赛:黄爱萍、朱碧荣、顾全美。忘不了黄爱萍的《夹竹桃》,朱碧荣的《一株紫丁香》,顾全美的《识字》;更忘不了蒋秀莲的《快手刘》,陈华平的《石榴》。有一些人可以淡忘,然而这些课却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那时的青年教师比较多,分布的年级也广泛。每一次赛课都成了一种焦灼的等待,热烈的期盼,惶恐、热情的准备。
后来青年教师集中到了低段,年青老师被赛烦了。提出不如指定人员上,乍听合情合理,人人均有机会,今年轮不上明年轮得上。可我总感到,少了那份激烈的角逐,我们对课的感觉变得麻木,个人的才智创造力似乎也随之下降。
庆幸的是,不久又恢复了赛课制。我也由曾经的赛手变成了评委,有机会聆听到许多年青老师的课。
本次参赛的三位选手是丁玲、钱娟、周霜,各有各的魅力。
钱娟的课堂评价语言最能体现平等、激励、分享的理念;课堂最具创新性。周霜是最具潜质的年轻老师之一。丁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赛课的历程也算得上一路坎坷。然而不经历一番挣扎、拼搏,就不会有“化茧成蝶”的翩然、美丽。
对比赛的结果淡然处之,不经一番修炼,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然而,当我们真的一次又一次经历了赛的过程,到最后唯有这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深深地留在各自的心里,成为我们从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永不会抹去,永远弥足珍贵。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