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人问我国内去过哪些地方旅游,仔细盘点,发现只有西藏和安徽省没去过,其他省要不是自己专程走过好几次,要不就是公干顺道看个景,如今记忆里还有些深深浅浅或温暖、或庆幸故事,索性就记录一下吧。
衡山 第一次成人旅行
我最早的一次旅行(没有跟父母家人)是高考完后,和同班的5个同学一起去衡山,那时上山、下山都是徒步,上下大约分别5个多小时。印象里还有在山顶租军大衣看日出的颤抖景象,我们淹没在云海里,身边的云一阵阵随风流走,亦梦亦幻。为了抢最佳观日出和拍摄点,我们几乎坐到悬岩边了,当云翻滚起来的时候,让人很怕一不留神会踏空掉进山谷。那次之后,好像我再也没有如此集中大消耗地爬过山,回到家,我从晚上8点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的12点,彻底放松,也结束了我的苦读生涯。
东北劫后逃生的浪漫之旅
说起庆幸的旅行,应该是2001年和同事一起去东北旅游。那次是公司安排的,第一批在11月完成旅程,我们第二批大多是业务部门忙年底催款、业务量确认的人。为了这次旅行,广东本地的同事好好准备了行囊:第一次去这么寒冷的地方,行李箱换真皮的,皮革材质不好会冻裂;羽绒服、帽子围巾也要重新买,广东从来用不着这么厚的装备。
因为业务原因,我们出发的时间一推再推,直到12月31号,不能再推了,否则预算费用就要跨年。
广东的初冬略微有点凉,早晨六点到公司集合,大家还睡眼朦胧,有些人穿了件长袖外套,也有耐寒的男同事穿短袖衬衣。大巴载着我们近20人前往广州白云机场,一上车大家就睡了。
我经常出差,一向行李简单。那次背了个摄影包,里面是尼康单反机和一支定焦广角、一支长镜头。因为怕冷,我把羽绒服带身边当被子盖着睡觉,另外一个紧实的背包装衣服。我懒得等同事们逐一把行李箱放行李仓,直接把所有东西带上车放身边了。
大约出发了40多分钟,到达中山三乡郎尾桥段,突然听到有人叫着火了。我回头一看,我们的车尾正燃起熊熊烈火,导游是个汕头的男生,他很冷静地叫司机靠边停应急车道,命令我们迅速撤离,离车越远越好,而且叫大家不要拿行李,尽快远离事故车。
一时间同事中想什么的都有,但导游坚持叫大家疏散,防止油箱爆炸引起二次事故。我庆幸自己所有东西都在手边,正当大家遥遥看着那辆车烧成空壳的时候,听到导游说,新的车马上从中山过来接我们,继续我们的东北行程。
人群中轰然爆笑,都没衣服了还走吗?导游说不怕,我们买了旅游险,所有物品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到东北后让地接带我们买防寒服。
再上车,大家已经全然没有了睡意,车厢里就像开PATTY一样。疯闹,互相调侃。行李箱里新簇簇没穿过的防寒服,还有谁放了现金在里面。。。虽然保险可以索赔,但烧到什么程度,里面的东西还能辨认多少,有现金的怎么核算...有人又发愁了。
直到白云机场办理登机,大家又有新笑点了,几乎没有办理托运的,既来之则安之,又是互相取笑一番。最后飞机停稳,报地面温度-20多度时,我们发现抱着光光手臂的冯经理——他穿短袖,这个不怕冷的广东人。连空姐都控制不了我们的声浪了,同机乘客也看着我们笑。
好在刚落地,我们身体还停留在广东的温暖之中,对寒冷的感觉不敏感,每程接驳的车都有暖气,地接社带着我们直奔军需劳保物资供应站,每人60元一件防寒服,20多块钱一对雪地靴,男团友清一色蓝,女团友清一色红,唯独我是穿自己的衣服。
随后的行程,我们每到一个点都很自觉地要求大合影,又集中爆笑一次。如今想起那次旅行,仍然会过电影般闪过一幕幕,心底浮升起久久的笑意。
张家界 最搞怪团友的旅行
可能是2003年吧,公司党委组织党员活动去张家界。那时我所在的部门没在总部办公,业务忙起来我也没注意小道消息。支部问我是否参加的时候我没问也没多想,就说去呗。
到出团的那天我发现本部的党员一个都没来,有点怪,但说不清哪里怪。我生性也不好扎堆热闹,就坐在最后排看风景。上火车就睡了。
到张家界后,地接社派了一个个子不高的女导游,一上车自然是自我介绍活跃气氛,不知道团友里谁接了句带颜色的段子,女导游立刻变脸回应,一帮团友刹时安静了。到了景区,女导游走到我身边,一边走一边聊天。她说最讨厌一些男的说带颜色的段子收不住,旅行社拿到我们这个团的时候就开炸了,这是38个男的,1个女的旅行团,谁愿意带团...我脑袋轰一下开悟了:我感觉的怪,就是全团只我一个女的,我这心得多大吧...
女导游嘴巴厉害,第一天接团给了那帮男同事一个下马威后,三天的行程里再也没有谁口无遮拦了。
天池 一堂爱的教育课
那是大一的暑假,我没回家,和新疆昌吉的同学约好一起去天池。九十年代初,旅游并不普及也不如现在方便。我们和她家人说过后,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就坐车去阜康(天池所在地)了,到阜康可能是上午11点左右,我和同学发现都忘记带钱了,俩人一共就36块。到车站一问,已经没有去天池的车了,要等第二天早上8、9点发车。那会儿没有电话,原来和家里人说是当天去当天回的,我俩好像是5块还是10块钱找了个旅馆住下来,吃了两餐面还是馕不记得了。
不清楚当时是咋想的,信息不发达时代也没有攻略可借鉴,我也不记得有没算车费、吃饭钱那些了,反正我俩挺乐观地住在小镇上了。
第二天一早,旅馆的服务员告诉我们去天池的车必经之道,我俩在“偶遇”一辆接一辆进天山天池的车后,拦了一个三辆车的车队,请人家免费带我们进山。那时没有自由行之说,我们遇到的车队全部是单位组织的,要不就是接待的。终于有个组织者心软了,同意带我们俩进山。那会儿没有门票,玩的开心,吃饭不记得是蹭饭了呢还是我们自己花钱。
变故出在下山回程,天都快黑了,我们的车突然不走了,司机说是爆胎,然后车里人起哄,说为首的组织者,都怪你要带这俩千金,把车胎压爆了,回去不许带她们。
倔强的我又去拦其他车,结果随其他车回到乌鲁木齐。我们有从乌鲁木齐花2.5元到昌吉同学家。总算游玩回家了。
一进家门就感觉气氛不对,同学的奶奶躺在床上,额头搭着毛巾,奶奶的高血压被吓的犯了。奶奶数落着同学,你们出去没车就回来呗,咋就住外面了呢,你还带着别人家的孩子了,万一出事儿我们咋办呢?
那是一向任性的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人不是单独一个到人世间的,要为爱你的人负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