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哲思
做错事得到惩罚,是一种救赎

做错事得到惩罚,是一种救赎

作者: 叶障秋 | 来源:发表于2020-06-17 10:45 被阅读0次

    《奇葩说》已经播出到了第六季,傅首尔也凭借其真实不做作,搞笑又有内涵的发言,脱颖而出。

    在第四季中,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一边放着他犯的烂事儿,一边放着他应该受的惩罚。如果你瞎原谅,就会破坏这种平衡。错误它是一把锁,有时候我们用原谅打不开。因为合理的责怪和惩罚,才是钥匙!”

    世间万物,皆是守恒的,人的内心也是同样的。

    犯了错,就该受到惩罚,否则,就会破坏这种平衡。

    1

    去年,湖南频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湖南桃江男子潜逃15年被抓: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2004年,詹某在外出务工时,在当地一酒店前,将被害人冉某砍伤致死。

    15年来,詹某辗转多地,以捕鱼、打零工为生,每日提心吊胆,生怕被抓。

    在逃亡路上,詹某还认识了一名女子,并与之生育一名小孩。

    但即便如此,詹某仍常常为自不自首而深受折磨。

    去年十月,民警在走访排查中,发现了詹某的活动轨迹,并将其抓获。

    被抓后,詹某对自己的罪行和盘托出,表示悔不当初。

    并说,在这15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今日不知明日事,也没睡过一个好觉。如今也不想逃了,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前两天,在问答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做了一件错事,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是我做的,我该站出去承认吗?我现在每天都觉得很不安。

    世上人千万,皆非圣贤,谁能不犯错呢?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既然错了,那就承认错误,接受该得的惩罚,然后长了教训,日后不犯就是了。

    当你所受到的惩罚与所犯的错误不对等时,你心里所产生的愧疚感和不安,又何尝不是自己对“不承认错误”这件事情本身,所作出的惩罚呢?

    得到惩罚是对自己的救赎!

    2

    《红楼梦》很多人都看过,对其中薛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徐萤先生的《红楼梦论赞薛蟠赞》中,是这样评价薛蟠的:

    “薛蟠粗枝大叶,风流自喜,而实花柳之门外汉,风月之假斯文,真堪绝倒也。然天真烂漫,纯任自然,复时时有可歌可泣之处,血性中人也。”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曾有过这样的一句话来说薛蟠变得更坏的因由:

    说是贾家学里的那些人“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要说薛蟠,细看起来,其实就像个被大人惯着的孩子。

    他的观念里,没有是非对错。

    即便是打死了冯渊,以及后来为蒋玉菡争风吃醋拿酒碗砸死人,他都不否认,甚至认得很是痛快。

    第一次打死人时,他仍逍遥自在,有贾雨村为其善后,可谓是逍遥法外。

    没有人责怪他,没有人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

    于是,在他的观念里,便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理论:打死人没什么,最多花几个大钱了事,不出几天,他又能在街上晃荡了。

    以至于后来薛蟠第二次打死人后,薛家几乎倾家荡产!

    在我们现如今的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被大人宠着的“熊孩子”也越来越多。

    短视频中,关于“熊孩子”,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计较!他还是个孩子,他能懂什么?”。

    确实,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与这个世界相交不多,他懂得自然也不多。

    但他会学习!他会模仿!

    当大人告诉他,他还小,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电梯里跑跑跳跳,而不必受到惩罚的时候,他会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大人告诉他,他还小,随手乱扔垃圾,也不必受到惩罚时,他会习以为常。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曾说过:

    “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惩罚是一个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

    人们用手去触碰燃烧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以此来让我们记住,燃烧的火炉不能碰,否则将导致烧伤。

    惩罚小错,才能防止大过。惩罚,是对孩子的救赎!

    3

    如果做错事不需要受到惩罚,那么又如何去界定“对”与“错”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69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将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他把牌照摘掉,把顶棚打开,可记录设备还没陈设好,停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跑车就出现了第一批想要私吞这辆跑车的人。

    爸爸动手拆电瓶,妈妈清理车厢,还不忘提醒儿子查看置物箱。

    来来往往的路人,都不由停下来参与这场“拆除大赛”。

    很快,这辆跑车就被彻底拆分完毕了。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车,人们路过它,整整一个星期,却并没有人对它做什么。

    它依旧安稳如初。

    基于这个实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

    这个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争相效仿。

    以一栋房子为例,如果有人第一个打碎了玻璃,而不会受到惩罚,那么其他的人可能就会去破坏更多的窗户!

    一种行为如果不被制止,在人们看来,它就是被允许的!

    惩罚,是对制度和规则的救赎!

    4

    古罗马作家大加图曾说过:“我宁可坚持正确的东西而得不到丝毫谢忱,也不愿意不受惩罚地去犯任何错误。”

    一旦错误不受惩罚,那么,又如何称之为“错误”呢?

    人生在世,没有人会不犯错。

    但犯了错,就该受到与之相对应的惩罚,这样才能让我们不至于继续犯错,才得以让我们的内心不至于愧疚不安。

    每个人都该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相应的回报。

    做对了,是奖励。

    而与之相对的,做错了,便该是惩罚!

    很多时候,做错事,得到惩罚,是一种救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错事得到惩罚,是一种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bj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