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思维拆书 |成为作家
1.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因为最近都在坚持日更,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了,却没有看完。我想把这本书进行有效输入读一篇,再拆为已用,为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小伙伴用我自己的方式解读一下,解读的过程也是我有效输出的过程,并可以作为日更的素材。
2.我用什么方法看这本书?
这本书我同时用了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是我前几天开车时听分答小讲成甲老师讲授的“封目序尾,破备研判”法和朱晓华(在行分答产品总监)“四次读书法”。
3.想要通过看此书获得什么?
成为作家需要什么条件?
零基础要死磕吗?
如何进行写作?
觉得写作困难的时候如何坚持下去?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吗?
写作需要天才吗?
4.这本书值得读吗?
非常值得。它很好的回答了我的疑惑。它让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表达欲望,这是写作的激情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人身上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成为了作家,那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没有理解写作的本质之前就放弃了文学的梦想,我们不相信创作的才能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来。
5.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
①按时写作,在你选定的任何时间开始写作。
②任何建议都要在你愿意的情况下采纳和实施。
③批评自己的作品,做你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以批评的眼光阅读你的作品,进行两个自我间的对话。
④像作家一样读书,读两遍,对读过的书写一个简短大纲,做一个总结评价,并作细节分析,不停地提问:人物、情节、场景、对话等等
⑤练习故事,要点重述,发现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节奏。从凌乱的素材中提炼你的思想,认真地对待值得你严肃思考的问题。
6. 有哪些值得反刍的地方?
批评式阅读。书里有四个篇章都在说这个问题。
7. 哪些知识点可以和我以往的关联?
提问、思考、带着问题阅读,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问。
8. 看完此书,我的收获是什么?
① 关于阅读小说的作用。这本书开篇便说小说给很多的读者提供了他们所能了解到的唯一人生哲学;小说给读者建立了伦理观、社会准则和特质标准;小说肯定了他们的偏见或开放了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够接纳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一论调印证了以前有个朋友给我讲她喜欢看小说,她说通过小说的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让她得以洞察世事人情。我好奇之余一直想多读小说,也想让孩子多读小说。
② 作家应该具备的气质:成熟、没有偏见、温和而公正,又敏感和像孩子一样天真。想成为作家,可以根据作者提出的具体建议和方法进行训练。
③ 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是认识上的问题。
④ 学会无字的休闲,不看书不去看戏不听音乐不去博物馆,长时间漫步或发呆是有益的,可以激发创作冲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