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6期“行”专题活动。)
行,一个简单的字,却有深刻的智慧。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拜师后,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
行者,行什么才可以称之为行者?难道只要开始行动,就可以是行者吗?
《西游记》里,孙悟空可是行了不少事情,可谓是精彩至极。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借芭蕉扇、大闹天宫……
这些事情唐僧是不曾了解过的。初相识,便给他起名孙行者。依唐僧看来,取经一路少不了艰难险阻,需要强大的意志。行者,在唐僧心中大概是和苦行僧联系在一起的吧。
然而,作为现代人,我们可以尽情想象:行,到底还有什么寓意呢?
孙悟空名为“悟空”,什么是悟空?悟一个空吗?
偏偏唐僧给他取名“行者”,这是不是隐喻什么呢?
依我之见,要想悟空,想必不能停留在思想层面,那就需要行动,所以唐僧便给他取名行者。
由此可见唐僧的洞察力之深厚,更可见作者的婉转心意。
笔调迂回,只为了把打动人的细节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实在是巧妙。
有时候,大家提倡名著反复读,也并非没有道理。不同年纪去读《西游记》,确实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从古至今,还有不少文人志士谈到个“行”字,那“行”究竟还有什么魅力呢?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如何去行的问题,二是行与态度的问题。
一、如何行
王阳明“知行合一”
王阳明也是阳明心学的创始人,千古以来,他的心学历久不衰,而“知行合一”又是心学中的关键,可见这个“行”是和“知”联系在一起的。
知了未必能行,行了未必能知。这是为何?
倘若一个人仅仅把个人道德、思想抱负停留在口头上,那就不是知行合一。
倘若一个人无头无脑地做事,凭直觉做自己想做的事,恣意妄为,那也不是知行合一。
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加以实践,才会获得新知。
同时,亦要做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可以做事滴水不漏,不拖泥带水。
一个“行”,要做到却不容易,在去做的同时,更要思考为什么去做,这样做对不对。
我们可以每天自省,复盘一天所作所为,不对的地方以后加以纠正,对的地方就继续保持。这何尝不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办法呢?
二、行与态度
常言道“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倘若你能够做到谨言慎行,那么你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也会收获一波他人的赞赏。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行也行了,但是却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你明明学习比别人努力,却不一定比别人考的好;你明明对人百分百付出,别人的态度确是差强人意;你明明踏实吃苦,领导却选择提拔别的同事。
经历许多后,人们常常怀疑:我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我想说的是“自助者天助也”,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一次又一次拯救自己于人世间的水火。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只要我们内心足够独立而强大,那么就有信心藐视所有困难,迎难而上,最终问题将迎刃而解。
最后,愿我们早日体悟到知行合一的精妙,拾级而上,排除流言蜚语,丰盈自我,早日抵达梦想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