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
运营与招商
为什么我们所定位的产品和市场实际诉求不匹配,为什么都谈运营,但实际运营客户又很难落地?问题很老,但在实际执行中还是很难。这一期的主题是,企业核心诉求如何与已建园区和新规划园区进行匹配。
定位,企业与园区的缔结点
举个案例,有一产业园区定位智能测控,专业细分直接导致入园门槛被抬高。能完全匹配的企业不是做导弹的,就是做卫星的,以及军工配套的央企。据该园区一位负责人透漏,当时立项智能测控是基于十二五末期,审计统计报告统筹结果中智能测控会是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行业之一。但这一类企业大都有强大的政府后台和资金池,园区单薄的服务项目无法吸引企业入驻。特别是今年,在本就惨淡的市场下又增加了招商难度。
很明显,这是在脱离产业基础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政府拿地要求而盲目的产业定位。这几年地产经济和实体经济双线走低,本以为能坐等土地溢价的开发商打错了算盘,深陷泥潭,举步维艰。
如此类园区这样定位偏失而导致运营无力,招商费力,生存艰难的园区比比皆是,开发商无论招商还是后期物业服务都是单纯的以盈利为目的。客观来说,这是目前开发思维、盈利模式、人才结构以及资本金融结构等限制造成的,是投资成本决定投资回报的恶性循环。
盈利,关乎园区存亡及繁荣
在中联智创的交流群里,经常有职业经理人问我,产业园区资金投入量很大,怎么说服决策人放长盈利周期?
建议职业经理人根据市场诉求去影响开发决策者,决策者思维被重塑后,市场来影响政府的方向。逆向思维,引导开发者诉求,满足客户需求。
最好的方式是接地气的组织一系列企业痛点和企业真实诉求的活动,去改变政府思维,那就成功一半了,从招商的角度来说,聚集选址企业家也是2016年考验招商团队的核心要素。
无论是定位,运营,还是说服决策者和政府,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地到生存和发展。老曹建议,如果是销售型园区,要从了解企业家开始,到理解企业家,再到价值认同,最后到产生信任关系。所有的园区招商都离不开这四个维度,和做人一个道理,如果匹配,那么运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去地产化的思维会逐渐清晰,招商中心的话术也没有那么苍白,客户之间的对抗性自然解除,同时我们园区从人员的格局也将随之上升,而思维和格局恰恰是决定我们园区未来方向的关键点。
【一人一总结】
东楠:企业诉求主要是那几点?资金?人才?渠道?企业的类型不同,诉求不会一样的。工业,商业,农业等企业各自的诉求点差异很大!但有很多是共性的比如说人才招聘,资金周转,产品营销,知识产权等。
徐文帅:还有愿景和价值。
曹志国:再加一个信心。
杨雪龙:涉及功能性园区各方参与者要明确自身角色,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履行好招商、主要服务和区域运营职能;入区企业作为纳税主体是园区主要的引入对象、被服务主体和立足根本;第三方机构,如地产商或孵化器等,作为园区运营的参与者依托园区政府和入区企业获得相关受益。开发商获取溢价受益,孵化器获取服务性受益。二者皆可,重要是定位要符合区域市场诉求,不可跨界。做地产的做好市场定位、成本控制和营销策划;做服务的力求轻资产、高能级和广衔接。同时,第三方机构要明确自身定位:为区域市场参与者,于中获利者,而非产业规划者、园区建设者和招商执行者等。
(本文整理自中联智创行业交流群,张金龙、曹扬、东楠、杨雪龙对此文亦有贡献)
网友评论